作者:尚永亮 张娟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创作量为基准,将唐诗作者分为高产、多产、中产、低产四个层级,从中发现知名诗人的分布情形及其作用;以生活年代和创作期为依据,将唐知名诗人划分为七个代群,考察其内部构成和前后更迭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唐知名诗人层级分布代群发展定量分析
诗人的知名度是其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反映,一个时期有无一批相对知名的作者,直接关系到该时期诗歌创作的繁盛状况。决定诗人知名度的因素很多,诸如生活地域的中心或边缘,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或退避,人际交往的频繁或稀少,乃至仕途的穷达、官位的高低,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诗人知名度的大小,并由此扩大或限制其影响力的发挥。不过,所有这些都还只是外部的因素,它们大多只能产生当时的效用,而难以影响到后世的取舍。与之相比,作为内部因素而对诗人知名度起着决定作用的,主要还是诗人的创作质量。换言之,能不能拿出过硬的作品,是能否有知名度和具有多高知名度的关键。
然而,除了质量这一人们熟知的因素外,作品的数量会不会对诗人的知名度发生作用?在哪些层面、多大程度上发生作用?具体到唐五代诗人这里,有多少诗作才可以算知名诗人?他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层级的分布情形如何?这种分布与唐诗的发展演进有什么关系?其中有无规律可寻?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在下面进行的定量分析中予以初步的解决。
一
唐诗研究中向有“四唐”之分,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五代一段,将之分为五大时期,即:初唐(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先天末,618—713)、盛唐(玄宗开元初至代宗永泰末,713—765)、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敬宗宝历末,766—827)、晚唐(文宗大和初至哀帝天末,827—907)、五代(后梁开平初至后周显德末,907—961)。在此基础上,依据《全唐诗》、《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等所收诗人诗作,参考周祖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全唐诗〉误收诗考》等论著,对现存唐诗去伪存真,删重补遗(《全唐诗》附录1的误重收类、附录2的仙神鬼怪梦类;诗人的词作和仅有词作的词人均未列入统计),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详细统计,得出如下数字:唐五代共有诗作者3228人,作品数50454首,其中初唐九十余年,诗作者共计375人,诗作3438首;盛唐五十余年,作者495人,诗作7651首;中唐六十余年,作者801人,诗作18384首;晚唐八十余年,作者790人,诗作17612首;五代五十余年,作者470人,诗作2880首③。见表1。
表1唐五代诗的发展态势④

表1显示,从初唐到中唐,无论作者数还是诗作量,均呈明显的上升态势;中唐与晚唐两大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