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建
摘要:
“以人为本”四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霸言》中: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以人为本”的观点,是齐国民本思想的精华。齐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蔚为传统,一直为齐国优秀政治家所继承、弘扬,是先秦时期各诸侯国民本思想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具人民性、务实性和智慧性的一支。
“以人为本”四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霸言》中: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与此类似的管子言论还有“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管子·权修》)、“王者以百姓为天”(《韩诗外传》)、“齐国百姓,公(指齐桓公)之本也”(《管子·霸形》)。虽然《管子》的成书年代至今学术界有争论,上述语句是否为管子所说尚需考证,尽管《管子》中的“以人为本”,“人”的指示对象和范围与今天我们理解的“人”不太一样,前者主要指国人或者人才,后者主要指广大人民群众,但此成语的首创权,毫无疑问当归齐文化所有。
“以人为本”的观点,是齐国民本思想的精华。齐国民本思想做为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分支和典型代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它源远流长,蔚为传统,一直为齐国优秀政治家所继承、弘扬。齐国民本思想起源于东夷文化“仁”学理念(舜最早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观点)和周文化“敬天保民”思想;肇始于姜太公“因其俗、简其礼”;发展于管仲“与民同好恶”、晏婴“薄于身而厚于民”;成熟于孟子、慎到等稷下先生的民本理论,是先秦时期各诸侯国民本思想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具人民性、务实性和智慧性的一支。其“因民俗”、“从民欲”的政治主张;“富民”、“惠民”、“利民”、“恤民”的经济举措;“尊贤上功”、“与民同乐”、“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理念,直到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极其丰富、全面的借鉴价值。
齐文化民本思想,有六大特色:一,最具有朴素而强烈的“民权”意识;二是从起源上看,齐文化民本思想更具有人民性;三是从理论基础上看,齐文化民本思想更带有“国家至上”色彩;四是从内在思维逻辑上看,齐文化民本思想更智慧,更高妙;五是从对人性的认识方面,齐文化民本思想更具体、更实际、更准确、更深刻;六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齐文化民本思想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整体性。
当然,由于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缘故,齐文化民本思想中仍有不少糟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齐文化民本思想仍有大量“君尊臣卑”、轻视民众的等级观念,如太公视人民为“牛马”,管仲视人民如“子女”等;其次,齐文化民本思想与其他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一样,重视群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第三,齐文化民本思想强调君主要“以民为本”,但并没有强调人民要以人民为本;四,齐文化民本思想虽然强调“义利并重”、“德法统一”“富民、教民合一”,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重功利轻礼义的偏差,成为后来齐国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发展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新理念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包括齐国民本思想的根本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总之,我们只有客观、科学的分析齐文化民本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努力借鉴、继承其精华,摒弃其落后思想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才能更好的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