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邓树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艺界围绕“躲避崇高”与“抵抗投降”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不少作家放弃了文艺的理想追求。接着,一种“泛‘美’主义”或“泛审美主义”在中国当代文艺界泛滥起来。这种“泛审美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肤浅的“感觉主义”或“感性主义”,即把凡是能够提供给感觉的感性呈现都称呼为美的呈现或美的创造,同时也就把随便的什么感性享受都一概称呼为“审美”。这显然混淆了真美与眩惑即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媚美。中国当代文艺出现了一种颠是纳非的现象,有些作家艺术家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结果,低迷、麻木代替了朝气和希望,颓废和欲望代替了理想和崇高。为了克服文艺的这种病态现象,中国当代有些文艺理论家高度肯定了文艺的理想追求和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