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
[论文关键词]寒 瘦 形象性概念 诗歌风格论
[论文摘要]我国古代的诗评家们,在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时,往往使用诸如寒、瘦、雄浑、绮丽、婉约、清新之类的概念。诗论家为何要运用这些形象性概念评论诗的风格?他们的语言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本文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并把它限制在这个范围内。
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以“寒…瘦”论孟郊和贾岛的艺术风格,遂成千古定评。“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诗的风貌的“寒”。
“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状。有谁感到过寒的诗和看见过瘦的诗呢?没有。以此索解,了无蹊径。但它确实又是可感又具体的,它触发我们的想象,引起我们的美感联想。在我们想象中,会呈现盂郊和贾岛的诗的某些画面、某种境界的美,然后惊异地感到,用“寒…‘瘦”来描述这种画面和境界所体现的美,实在是再恰当也不过。那我们就从“郊寒岛瘦”开始解剖这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