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美刺之说
这是学术史对《蒹葭》题意最早的定位。《毛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1]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2]清代魏源《诗古微》进一步阐明此论:“襄公初有歧西之地,……不以周道变戎俗,反以戎俗变周民,如苍苍之葭,遇霜而黄。”清代学者王先谦《十三家义集疏》评魏源的解释:“魏说于事理《诗》义皆合,三家义或然。”这种“我注六经”的附会说法自宋代朱熹以来就遭到怀疑和批判。“郑振铎先生慨叹着说:‘要研究《诗经》,非扫除压盖在上面的重重叠叠的注疏瓦砾不可,而《毛诗序》又是一堆最沉重、最难扫除的瓦砾。’(说详《读毛诗序》)事实的确如此,细绎两千年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