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昆曲的学者都知道:《桃花扇·题画》采用的正宫套数与《牡丹亭·写真》完全相同。但对于二者曲词排场的差异,以及《桃花扇·题画》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精彩,却鲜有论者注意,而此文仅是笔者的管窥之见。
与同时代的作曲圣手洪昇相比,孔尚任并不长于制曲,所以《桃花扇》的曲词多依熟套填词:“曲名不取新奇,其套数皆时流谙习者;无烦探讨,入口成歌。”①但《桃花扇》的曲文之美同样为论者所激赏。这是因为,虽然《桃花扇》中曲用成套,但文词必求创新:“而词必新警,不袭人牙后一字。”②创新不是只求怪异,而是发人真情,有旨有趣。“制曲必有旨趣,一首成一首之文章,一句成一句之文章。列之案头,歌之场上,可感可兴,令人击节叹赏,所谓歌而善也。若勉强敷衍,全无意味,则唱者听者皆苦事矣。”③所谓“旨趣”,其实就是真性情,是词组成句、句组成曲、曲构成文的中心。有旨趣,有真情,才能令人感发、引人兴叹。论者一致赞叹《桃花扇》曲文之美,就是因为剧中的每一出戏,每一首曲,都符合剧中人的身份和性情,“有旨有趣”,引人感发,令人深思。这就使得《桃花扇》在“曲名不取新奇”袭用成套的同时,做到了“词必新警”,不落窠臼。拙文仅以《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