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区域文化传统与唐诗创作风貌的离合——以楚、蜀文化为例的分析

作者:戴伟华

传统文化因发生的关系,常常表现为地域文化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域特点鲜明的文化传承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合。同中心文化或中原文化相比,它们更多是处于次中心或边缘地带文化区,如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
唐代诗歌中,这种叠合通常表现为有地域特征的人事在诗歌中的表现,在长沙诗中常常会咏唱贾谊;在蜀中诗中常常会咏唱诸葛亮。即使在一般诗中也会关注历史上这一区域的人文景观。如张说《过庾信宅》云:“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独有东阳守,来嗟古树春。”庾信宅在今湖北江陵县北,本为宋玉宅,侯景之乱时,庾信自建康遁归江陵,居之,故《哀江南赋》云:“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以上是比较具体的表现,作为地域文化和地域空间的叠合,主要还是表现为一种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方面楚文化最具代表性。
一、文化叠合论:文学中的楚风
楚文化在唐代的传播有两个方面:其一,楚文化在一般文化意义上的传播,表现为时间性。自汉以来,楚文化不断渗透。文学中上标举的《风》《骚》,衍化为两个传统,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其二,表现为地域性,我们讲楚文化,实际上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泛楚文化,在唐代人的眼里,有巴楚、吴楚的对称性连称,说明楚有很大的区域范围,其北至淮水,储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云:“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安宜,今江苏宝应。孟浩然《夕次蔡阳馆》云:“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宋之问《初宿淮口》云:“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孙逖《淮阴夜宿二首》云:“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一是楚文化中心区域,这就是以江陵为中心的湖湘地区。这才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带,如元稹《楚歌十首》自注“江陵作”。权德舆《送张评事赴襄阳觐省序》云:“群贤以地经旧楚,有《离骚》遗风,凡今燕軷歌诗,惟楚词是敩。”① 此权德舆于洪州送张评事赴襄阳,序云张评事“自钟陵抵汉南”。江西亦属楚地,但它和湖湘还有差别。因此分析楚文化在文学上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唐代人的楚文化视野,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有如下特性。
其一,楚文化的丰富性。从文化类别上划分,楚音、楚调、楚歌、楚舞、楚俗,这在唐诗中都有较多表述;从文化区域上可分为楚文化中心区和次楚文化区以及边缘文化区。中心文化区以江陵为中心的湖湘文化区,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应为次楚文化区的“楚音”。刘邦所操土音为淮河流域沛地方音和腔调,《史记》卷8《高祖本纪》云:“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在“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