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1]6的关羽,其忠、义、勇、智集于一身的正面 形象, 受到元明时期文人和民间的一致认可。不过,民间叙事文本在叙写桃园结义、斩华雄、辞曹 归刘(护嫂权降、斩颜良、诛文丑、封金挂印、挑袍、千里独行、五关斩将、斩蔡阳、古城 聚义)、单刀赴会、斩庞德、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妇孺皆知的大故事的同时,还叙写了一 些几乎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在塑造关羽忠、义、勇、智的主导形象之外,还塑造了另一关羽 形象。本文主要分析元明民间叙事文本 关于民间叙事文本与文人叙事文本的界定 及区分,参见拙文《论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以“连环计”故事为例》,载《文学遗产》 2004年第4期。所叙写的特殊关羽故事 这里暂只讨论元明民间叙事文本中 只出现过1次的特殊关羽故事,而对于叙写较多的秉烛达旦、关斩貂蝉两个故事,留待日后 再论。及所塑造的另类关羽形象。
一、 民间叙述文本中另类的关羽形象
民间叙述文本对关羽另类形象的塑造,主要有两类途径。一是有完整情节的小故事,分 别描述其形象不同侧面;一是贯穿于不同民间文本中共有的形象特征。
(一) 各种小故事塑造了关羽的另类形象
民间叙事文本《花关索传说唱词话》和《三国志玉玺传》、《三国志平话》、《千里独行》 、《桃园结义》、《庞掠四郡》、《古城记》 本文《花关索传说唱词话》采用朱 一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1997年校点本 ;《三国志玉玺传》采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校点本;《三国志平话》采用上海古典文学 出版社1955年排印本;《千里独行》、《桃园结义》、《庞掠四郡》均采用《孤本元明杂剧 》本;《古城记》采用《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本;小说《三国志演义》以嘉靖本《三国 志通俗演义》为典范本,采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均叙写了一些非常特别、不为人注意的关羽小故事,它们分别塑造了另类的关羽形象。
1 《花关索传说唱词话》中草率、背义、自私的关羽
《花关索传说唱词话》中叙写了结义姚宾、阆州救兄、喝倒萧墙、周仓割肉救关羽等几个 极富民间色彩的故事。关羽与姚宾结义的故事曰:
【说】……关公道:“我本不结义兄弟,今日应梦是难得,军师员(圆)梦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