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还有"情圣"之称。其诗被公认为"诗史",还有"图经"这称。李汝伦说杜诗"浪漫主义特质同他的现实主义成就一样突出"(《杜诗论稿》)。梁启超也说杜甫"可算半写实"(《饮冰室合集》)。杜甫"读书破万卷",诗家各派无所不学,元稹说杜甫"尽得众人之体势,而兼众人所独专",释普文在《诗论》中也说:"老杜之诗,备于众体"。叶嘉莹在《诗薮》中亦说杜诗"地负海涵,包罗万江"。上面这些评论都不同程度地从正面或侧面强调了杜诗的浪漫主义。这样看来,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一样,同样是杜诗善于飞翔的翅膀,而且二者有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高尔基说"在伟大的艺术家身上,现实主义和浪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杜甫作为集大成的诗人,二者也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且极富特色,从而形成了杜诗特有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
本文试图联系西方和我国关于浪漫主义艺术特征的论述,对杜诗的现实浪漫主义作一些论述,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杜诗的理想主义及其献身精神表现为典型的现实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充分表现作家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对"世外桃园"、"精神的故乡"、"永久性的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国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他的理想是参预政治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义。这种理想是在揭露当时统治黑暗罪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诗人"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时危报明主"(《江上》)、"忧国愿年丰"(《吾家》)、"毫发裨社稷"(《客堂》)、"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同元使君春陵行》……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以及在此基础上萌发的美好理想愿望。杜诗中流露出对尧舜社会的极大向往,有对"原始自由共产主义"的一种渴慕。杜甫如此希望有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有比较清明的政治,更希望停止战争,让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正如诗人在《蚕谷行》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尽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对没有战乱,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的理想和憧憬。
在诗人的诗中,曾多次反复出现了一个个千百年来人们所幻想的字眼:乐土、桃园。诗人说他的迁徙流浪是"有求彼乐土"(《别董顼》)是"无食问乐土"(《发秦州》)的,是追求"桃园"生活的,如"桃园费独寻"(《风急舟中书》)、"桃园人家易制度"(《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的乐土,桃园是理想化了的:"橘州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苦,太守庭内不喧呼"(同上);"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往昔》);"狱讼永衰息,岂惟偃甲兵"(《同元使君春陵行》);"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租"(《昼梦》)……这就是杜甫为我们所描绘的没有贪官污吏、人人各得其业、平均甚至连监狱及争吵诉讼、战争也没有的理想乐土与桃园。
另外,诗人在为理想的奋斗追求中,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和利他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从理想主义出发的。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了他人,为了能看到天下大多数与自己同样的人的温暖安定,他的房子"独破",自己"受冻",诗人也愿意也满足了,一片眷眷之心可见。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凤凰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题省中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永怀五百字》)等都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
二、杜诗中塑造了大量的理想化的人和物的形象,它是诗人现实浪漫主义情怀的一种寄托。
这些理想化的人和物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是典型的理想化了的人格表现;是现实人物又不是现实人物,具有很强的现实浪漫特色。浪漫主义创作典型的形象或主观精神的化身作为作家诗人理想的载体,它所描写的人或物,往往闪耀着理想的光彩,被作家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典型化,神异怪诞化,这些形象往往是变异的。从这点上看,我们说杜甫是现实理想主义诗人,作为"写实家亦理想家"的杜甫,为了配合其追求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往往描写奇幻、荒诞、怪异的事物,抒发超脱世俗的理想与豪情;或塑一些幻想中的理想人或物,寄托诗人孤愤的激情与向往。杜甫藉作诗来排谴矛盾的情怀,他曾说"宽心应是洒,谴兴莫过诗。"(《可惜》)。以兴藉诗,凡是乱离之感,不平之鸣,个人遭遇及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受等,随有所触即为诗。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为了能使天下人民同登衽席,杜甫看着当前君昏臣佞的局面,必然有扼制不住的愤懑,但不便明言,只好遣兴抒愤,托物言情,以便托载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理想。
杜诗寄托的理想人物往往表现在他的一些怀古、吟咏今昔人物及其故事上。杜诗咏人怀古多为咏史而兼吊古伤今,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倾注到人物的刻画上。这些人们形象不能单纯地看作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它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主观改造的反映,诗人的理想愿望就寄寓其中。如"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遣兴二》)、"庞公任本性,蒿子卧苍苔。"(《昔游》)、"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入乔口》)、"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琴台》)……感物思人,以人以物托心,"所寄之深沉"(傅庚生语)。这些人物都是先圣贤人,是诗人寄托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不平之鸣而塑造的理想中人物。又如:"欲填沟壑惟蔬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空囊》)、"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创器动四方。观者如山沮丧,大地为之久低昂。"(《公孙大娘舞剑》)。在《饮中八仙歌》里说张旭"脱帽露顶土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说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说左相"饮如长鲸吸白川,衔杯’圣乐’称避贤"。这样的诗作还很多,这些人物都从现实生活升华而来,或狂傲不拘、或素洁高雅、或强健威武或离经叛道……他们都是诗人所塑造的主观想象的人物形象,是诗人理想人化的载体。杜甫怀古咏人的诗作还有《寄孙崇简》、《天骠图歌》、《武侯庙》、《怀素草书》、《狂歌行赠四兄》等。
另外,杜诗创造闪耀着主观想象的典形象作为理想的载体,或咏物言志或托物反讽或寓情于物。这些咏物诗皆有所寄托。我们先看看诗人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这用。"(《古柏行》)、"出非不得地,蟋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病柏》)、"犹含栋梁具,无复宵汉志。"(《枯柚》)、"草有害于人"、"其毒甚蜂蜜、其多弥道周"。(《除草》)、"江边一树垂垂发,朝朝催人白白头。"(《逢梅》)等把志向报负,愤懑不平之情寄寓所塑造的柏梅草竹等到夸张变异之物上。我们再看看杜诗中吟咏鸟兽虫鱼的诗作,无不寄寓诗人胸襟抱负和遭遇的憾叹,如"毛色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杜鹃行》)、"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贤。"(《义鹃行》)、"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恕号。"(《朱凤行》)、"去岁奔波逐余寇,骅骝惯不得将。"(《瘦马行》)、"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马》)、"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促织》)、"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莹虫》)等,在一种豪壮怪诞之中托物寄情、豪行壮语,不平之鸣皆有所依托。其中寓寄着诗人对一种幻想生活的渴望,诗人以此为载体来抒发这种向往之情。
三、大量运用了想象,夸饰、比拟、象征、铺排、奇异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激越的基调,大胆的夸张迷人和宏伟的气势、磅礴、激情、昂扬的节奏、瑰丽的语言取胜,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化的生活和作家的主观感情,它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很少受客观生活逻辑的制约。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神灵妖魔,现实梦幻,经过作家诗人自由大胆的想象,使作品形成独特而奇异的形象体系。杜甫是有想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浑涵汪洋,千汇万状",为表达其主观幻化的理想,"不用浪漫手法,无以达其意",不用浪漫手法,无以涵盖"汪洋"的内容题材。翁方纲说杜五律有"太白一种既盛诸公在",说七律"雄辩万古"(《石洲诗话》)。清人郑日奎在一首《读少陵集》中说杜诗"淋漓墨汁皆峥嵘";李汝伦先生在《杜诗论稿》中还对杜诗大胆的艺术夸张作了论述。等等,说的都是杜诗所采用的独特奇异的表现手法。
杜诗奇异的表现手法在夸饰和铺排,壮美和雄浑上都有很好的显现。翁方纲说杜诗能于"正位卓立铺写而愈觉其超出";元稹说杜诗"至铺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刘凤诰说杜诗"安得"句"其恣情指挥,语语皆令小夫咋舌,不得谓言大而夸也。"(《杜工部诗话》)。杜诗在夸饰与铺排中,又显示壮美的风格特色,加上杜诗忧国忧民之深,就使得这种豪壮带有极强的"沉郁"色彩,一转而为悲壮了。子美自许七古"沉郁顿挫,掣鲸碧海……孙谨称其驰骋怪骇,开阖雷电。"(宋荤《漫党说话》)。这种夸饰铺排呈现出一泻千里之势,恢宏博大,气吞山河。如写柏树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写书文的高妙,"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醉歌行》);写将士神彩:"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观兵》);写壮士英雄侠胆:"安得壮士挽天河,洗尽甲兵长不用。"(《洗兵马》)等都极尽夸张之能事,磅礴之中,豪气纷呈。又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死人积如丘"、"华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大水淼茫炎海楼,奇峰砾兀火云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在一种夸张的纵情抒写中,沉郁悲壮之情顿现。《昭味詹言》中说杜诗"峥嵘喷薄,沉郁顿挫,苍凉悲壮",说的也是杜诗的这一特色。至于说到杜诗的铺排,焦竑在《焦氏笔录》中说长杜长篇"沈著顿挫","指事陈情","此老杜独善之能",李重华在《贞一诗话》中说"作诗善用赋笔,惟老杜为然"。老杜在长篇排律中多用赋法,写个人生活,感伤且以时事入诗为多,此赋排使诗文一气喷洒而出,风涌泉流,陈情叙物,宏阔铺开,一览而心惊也。如《兵东行》、《哀王孙》、《洗兵马》、《丽人行》、《艺昔》等都用赋法铺陈。《丽人行》用铺叙手法,写尽繁华浮靡;《忆昔》也是铺张扬厉后委婉多讽。
另外,杜诗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想象,写物叙情有惊奇神秘的特色,也很能表现杜诗的现实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潘德兴曾说杜甫歌、行"错综幻化,不可端倪"。杜诗早期和晚期之作大都有想象丰富离奇瑰丽等浪漫色彩。如《美陂行》、全诗驰骋想象,神奇俊彩。"天地暗惨忽并色,波涛万倾堆琉璃,""龟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等都极富想象,气势豪阔,辞彩华丽,音调铿锵激昂。杜甫的想象神奇之作还有《壮游》、《公孙大娘舞剑》、《登楼》、《白水三十韵》等。下面再就杜诗与神以及一些边塞诗作一些论述。杜诗中常常写到诗和神灵(包括鬼神)的关系。如"但觉高歌有鬼神","律中鬼神惊"、"诗成泣鬼神"、"反思昨夜风雨疾,乃是蒲城鬼神入",以上所写的"神"、"鬼神"都有各自的含义,有的夸张诗书画的高妙能感动鬼神;有的夸饰赋诗作文有鬼神相助……人鬼神相诸,想象丰富奇特,杜诗中的"下笔如有神"的"神",傅庚生曾说一可解为写诗如有神助,二可解为诗人形容写诗时想象丰富,思维敏捷。(《杜甫诗论》)此所谓刘勰所说的"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达尔……思接千载,神通万里。"也应是杜甫所意味中的神。杜诗写战争的诗篇有一种铺排之感,恢宏悲壮之气,并间有夸张、传奇、想象的特色。当然,反映战争的诗篇由于题材的原因,要写到边塞的异地风光,战争的场面,本身就具有一种传奇的色彩,况且要写这样博大的题材,没有放飞的想象是不行的。如"边庭流血成海水"、"新鬼烦冤旧鬼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天边行》);"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技折","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留花门》);"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等,或想象神奇,或夸饰独到;或绘物写人幽奇……"非常规之墨,而有神奇之思矣。"这样的诗篇是很多的,如《前出塞》、《后出塞》、《北征》等。
杜诗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还有象征,对此,时空交接,议论等到,这里就不再最赘述。
四、直抒胸意寓主观于客观的表现,也是杜诗现实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
浪漫主义着重主观感情的表现,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华兹华斯说"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雪莱也说"诗是汹涌激情的表现。"我国的诗歌也同样注重抒情,屈原的创作是"发愤与抒情",杜甫被称为"情圣"。李汝伦说杜甫"写情真而厚,纯而切,真是抒情大圣手,写情大圣手。"(《杜甫诗论》);叶嘉莹也说"以感情功力深厚博大,集大成者当推杜甫。"(《诗薮》)。杜甫写妻儿,朋友之情极为真切。另外,他的诗情常常寄托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忧国爱民之情或直抒胸臆,或寓主观于客观,从冷叙述中透出一种炽热之情。浪漫主义以充沛的激情和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诗人和作家强烈的主观感情,常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激情。杜诗除了部分诗作用直抒胸臆表达激情外,激情的汹涌主要在寓主观于客观,在一种冷色调的冷叙述中来实现的。
杜诗中的直抒胸臆往往是忧国忧民的激情迸发,欢快或愤激之情,悯民之苦,拯苍生之慨,汪洋倾泻,自由喷涌。如杜甫生平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涕泪满衣裳"写他的喜极而悲,并抓住"漫卷诗书"这一小动作来表现他奔涌的大喜欲狂。《春望》是"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亡国破,景哀人更悲也。《醉时歌》亦是大胆,毫无顾忌,直抒胸臆之作。人世的不平,触动了诗人敏感的情怀,愤激便磅礴而出。"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忘情到尔汝,痛饮真吾师","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如此的大胆豪爽,对人对已一片肝胆、磊落高尚之情尽现。此类诗歌还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咏怀诗》);"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晦日寺寻李封》);"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只应与朋好,风过亦来过。"(《陪郑广文游将军山林》)等,在逸气横飞之中,放歌借酒抒怀,情感直抒,把反抗愤懑的思想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杜诗中动用了好多"安得"句,这此诗作亦是结尾直抒胸臆之作。
杜诗抒发主观,以一种冷叙述的方式抒发难忍的激情。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之中,而不明白说出,留给读者体会。可谓不着一字泪而泪。杜诗这种不着一字情而情的特色别具一格,它带一定的现实主义特色,可以说是对浪漫主义特色的有益补充。杜诗中随处可见如此冷叙述的抒情方式,尤其在叙事诗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杜诗叙事诗的最大特点。如杜甫叙写朋友家人的情真意切,"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瘦妻面复光"(《北征》);"遥怜小儿义"、"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九日登梓州楼》);"忆与高李辈,论交入洒垆。"(《遣怀》)等对朋友亲人的一种相思亲之情在淡淡的叙述白描中情笃意真。刘克庄曾说杜诗"笃于伉丽","钟情之至"。杜诗的意象多为写实性意象,它重在白描式状物写景,有直观可感受的特点。但诗人所选择的物象是经过主体情感的渗透与浸润的,诗中所意蕴的情思依然汩汩流出,从上面的叙述中可见一斑。我们再看看杜诗的叙事篇章,这些诗作突破民间乐府单纯抒情和叙事的特点,而把叙事抒情在一首诗里紧密地结合起来。诗中概括典型的生活形象,是诗人通过对客观现实的叙写和主观抒情,水乳交融地表现出来的,达到情感的艺术升华。如《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咏怀五百字》);"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暧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仍太匆忙。"(《新婚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戌","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觑欷。"(《羌村一》)等写贫富相悬,写战士别妻,写豪吏抓人;写漂泊归家,娓娓叙写,诗人控制自我情感,只偶作情感渲泄,冷静得出奇当中,蕴含汹涌之情,或沉痛悲愤,或悲喜交集,或喜出望外,读者诸君都可感奔涌之情,况诗人乎。我以为这种冷叙述中感情的渲泄,亦可看成是直抒胸臆的一种翻版,因为二者所要表明的感情效果殊途同归。
五、杜诗中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反抗与非战诗作亦很有现实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浪漫主义作家憎恨旧生活,渴望新生活,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透出放荡不羁,富于创新,不遵礼法,富于反抗精神。这种精神是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当然这也是浪漫主义特色之一。杜诗这一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在其透着讽刺、反抗的诗作中。傅庚生说杜甫的"行歌市尘"和屈原的"笔行呤泽畔",沉重的心情是相似的。在愤懑心情的渲泻中,透出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怀疑情绪。杜甫一生有崇高的理想和悲天怜人的博大心态,加上他尚武任侠,狂放不羁,"嫉恶怀刚肠"等性格,更使得他的怀疑反抗精神更进了一步,而发展到了非战思想。高尔基说批判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家是"自己阶级的判逆者,自己阶级的浪子。"我正可以借过来说杜甫,说他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浪子。自然杜甫是这样一个人,使得他的讽刺怀疑反抗之作别具特色。他的怀疑反抗讽刺愤懑的情绪往往表现在对统治阶级奢侈浮华的生活作夸饰铺排的叙写中实现的。同样,杜诗对个人遭遇的叙写,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反映,也透出了反抗的精神情绪。这些反抗情绪是诗人理想的表现。
杜甫的怀疑精神是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情怀和"裘马轻狂"的心态同人民的思想情绪相结合,由惊奇荒诞之特色转化来的,这种怀疑精神的诱发,鼓励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他常常在大家视为想当然的问题上提出质疑和非难。"斩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别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一百五十月夜对月》),想象奇特之中透出怀疑精神,月桂不可砍而砍,砍了月中桂,月不就更亮了么?牛女相会,何必定要七夕,秋期不可以么?"牵牛出河西,织女处河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问?"、"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逢?"(《牵牛织女》)。诗亦在丰富的想象中,对既定的传说事实提出了怀疑,并从"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女无弃礼法,思呋夫妇恭",等诗句中透出了一种无奈与反抗。
怀疑精神的进一步发展,便透出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懑的讽刺与反抗。杜甫在自传性的《壮游》中写道"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这样才高而自负,已经睥睨着当时的社会,站到了一个与之为敌的角隅上来了。"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几乎流露出污官沼吴,"彼可而取代也"的口气。"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高傲狂放与世不偶,不肯温良恭顺地去做统治者的帮凶和御用奴才。再如《官定后戏赠》(原诗略)"戏赠"是自嘲,"狂歌"是籍口。诗中的"耽酒","狂歌"、"折腰"、"微禄"、"怕趋走"、"且逍遥"等都有露着不逊之意,自称"老夫",又何等狂傲,尤其"凄凉"二字所倾吐出心上的反抗情绪,它燃烧着愤恨之火,不只是哀杀凄楚之音。杜诗中的"丧乱"句亦透出了愤怒忧郁的反抗之情。如"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乱离心不展,衰谢独萧然。"、"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对乱离之苦,对人民的灾难,透出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怒与反抗。杜甫有些诗还写了诗人与社会的不契合。如"纵饮久判凌共争,懒朝真与世相违。"(《曲江对酒》),"翻手作云复于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当面输心背面笑"(《莫相疑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抵触。"(《赤雷行》)等都表现了诗人与世相违,对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们的讽刺,抒写了蔑视不屑之情。
杜甫受到"温柔效厚"诗教的影响,有"劝谏忠君"的思想。其实不全是这样,诗人还是位大胆厉害的讽刺能手,他的诗攻击讽刺的范围很广,不但有大官、显宦、贵戚以及形形色色的人,还有皇帝,包括诗人生活时代的三个皇帝。讽刺是诗人抒发憎恨不满心绪的手段之一。杜诗的讽刺有隐喻,象征、旁敲侧击,反话正说,似扬而实贬的特点。诗人的讽刺,表现了诗人爱憎感情的崇高,憎恨的激切,讽刺打击的无情,是对忧国忧民胸怀的反映。同时这种讽刺是对诗人忠君思想(儒家的平和,忍耐等)的突破。如"恶竹应须斩万竿","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等就反映了这一点。《覆舟二首》、《丽人行》、《宿昔》、《三韵二篇》等诗则是对代宋皇帝、杨氏姐妹、李林甫等众生所作的大胆辛辣强烈巧妙的讽刺。有人曾说杜甫是一贯的忠君忧国,固然杜甫受到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但以"一饭不忘君"等把讽刺诗曲解为歌颂诗,则掩盖了杜诗的反抗情绪。杜甫讽刺诗揭露社会上的种种腐败黑暗现象,是大胆而巧妙含蓄的。如《丽人行》中对那群声势显赫的狗男女作浮饰铺排的描写,表面是写其富贵豪华艳丽铺张,实际上则是对其丑恶作了巧妙的讽刺。仇氏曾说此诗"语极铺扬,而意含讽刺"。又如《虢国夫人》中"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民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浣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甫所着重的在"承主思"、"入金门"、"朝至尊"上,投枪匕首的锋端直指最高统治者,他用诗戮穿统治阶级的面皮,表面上象是在称扬歌颂,令人哭不得。杜诗许多讽刺诗都是这样以颂扬为烟幕而寄以讽刺本质的。如《哀江头》,《哀王孙》等。
杜诗所表现的怀疑、反抗、讽刺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在"非战"诗篇和对人民的苦难叙述中亦有所表现,这里就不再论述。
六、杜诗中的山水田园诗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和反感,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有时又写些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歌颂宗法式的农村田园和自然风光。英国的"湖畔派"诗可作一些代表。波德尔曾说浪漫主义主张:"揭示内心,触及灵魂,注重色彩,追求无限等被用于美术的各种手段所表现的特色。"象浪漫主义风景画一样,诗歌歌功颂德也表现出一种向往雄深伟壮的大自然情怀--咆哮的飞瀑、险峻的岩崖,高不可攀的峰峦,狂奔喧吼的湍流等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山川景物,另外也表现了对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向往之情--草野碧绿,牛羊闲荡,牧笛悠悠,小桥流水人家。作为栖居大自然怀抱的人,对山川景物田园风光的追怀,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逃避。以此幻想一种理想境界,带有欢快或忧郁的主观情绪。杜诗一向被称为"诗史",又被子称为"图经"。所谓"图经",是说他足迹所至,皆有所描绘,这里包括他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园诗。杜甫青年时漫游江南吴越等地,中年后流寓陇蜀荆楚,足迹遍天下,祖国的山川风土名胜古迹,提供了诗人丰富的题材。他即景生情,写了不少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秦城楼阁莺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清明》)等,便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与爱慕。由于热爱山河也就分外敏感山河破碎的惨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收河南河北》)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关注,从收复失地的欣喜中,一腔深情尽呈。
杜诗的山水诗往往表现出一种壮美,磅礴的气势。西方浪漫主义诗画也都带有这一特色。"大山水诗须有大气概,方能俯仰八荒,吐纳千古",杜诗兼而有之。杜诗《发同谷县十二首》刻画较为精诣。如《剑门》一首,大极振动峥嵘,以"惟有天设险"喝起地形;以"珠玉走中原"接入物产;以"三皇五帝前"盱衡世远,包举数千年治乱兴亡、而极之于并吞割据。《观打鱼二首》以衬笔见力量,也极富气势。前首"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后首"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婵鲔随云雷。"蛟龙乃神物,尚避杀机,况常鱼乎。全诗气势飞动,壮美异常。又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星河影摇"、"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等句,何其壮也,其间又融有或悲或喜等复杂感情。
杜诗的田园诗则表现出一种清新优美恬淡朴素的特色。浪漫主义主张朴素清新流畅的生活情趣,主张回归自然界,同大自然相融相谐,这是对人世喧啸的一种反感逃避,一种抗争和返朴归真。杜甫也以此来排解对世俗人生的一种愤懑和抗争。如"锦里先生乌角中,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群鸡正乱叫"、"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手中各有携,倾柯浊复清"(《羌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问答未及已,儿女罗洒桨,"、"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斛。"(《赠卫八处土》)等写乡里之景,乡人之乐,一片乡村野趣当中或感怀或伤逝,或忧愁或喜悦,皆有所表现。又如"隔屋唤西邻,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夏日李公见访》),申涵光曾说"隔……"句,"墙……"句画出村家情宛然。再如"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高声索果票,欲起时被肘。"(《遭田文泥饮美严中丞》)再现了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农民质朴淳厚开朗的性格。
七、杜诗的道佛、游侠、游仙诗作所表现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也有独到之处。
浪漫主义艺术常常波及宗教题材,以此来蕴藉感伤的情怀。席勒曾称浪漫主义为"感伤的诗",说的也就是浪漫主义有忧郁色彩的一面。由于题材本身的缘故,浪漫主义往往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的神秘色彩,在德国的浪漫主义艺术上尤其明显。它常常从人类灵魂的深层意识向我们展示美好底极乐世界或铮狞恐怖的地狱,或缅怀过去或向往未来,着重对感情忧郁或愉悦的叙写,以此达到浮躁心灵的慰藉和回归,达到一种绝对忘我的境界,融入无穷永恒之中,同宇宙大自然同在。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康得o布莱克、诺瓦利斯等。杜甫的道佛、游侠、游仙思想亦有浪漫主义的这一特色,诗人往往突破儒家思想,在向往老庄原始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表现出一种归隐避世的消极思想,当然也透出了愤懑反抗的情绪。至于佛家的心清出世和游侠游仙诗作,则表现了浪漫主义神奇、夸张、豪放不羁等特点。
杜甫写道诗透着老庄原始朴素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同时有一种对归隐的热切向往。杜甫由于经历坎坷,其诗由愤世嫉俗转向逃避现实的同时,又透着大胆的怀疑,表现出了对统治者及其政权的蔑视和否定,冲破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罗网。有对原始朴素的无政府主义的幻想,有对归隐思想的向往,有"颂古非今"之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放神入八极外,俯仰俱萧瑟。终然契真如,得非金仙术?"(《写怀》),"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赠李白》),"洪涛隐笑语,鼓枯蓬莱池。"、"咽漱元和津,所思烟雾微。"(《幽人》),"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永作殊方客,殊生一老翁。"(《寄司马山人十二韵》)等到表现道家任自然,求达观,忘荣辱以及追求自由,傲睨权贵等精神。另外杜诗还表现了一种消极避世的归隐思想。杜甫在《遣兴五首之二》中对庞公"林茂鸟有归,水渊鱼知聚"的隐居地幻想美化成桃园一般。"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寄从孙崇简》)。他希望能够追步:"庞公任本性,嵩子卧苍苔。"(《昔游》)的精神境界。"何乃龙钟极,至今出何妨。"、"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遣怀三》),对陶潜的隐居也表现了一种向往之情。"鹿门嵩不遂。"是是他逃避归隐思想的很好反映。
杜甫尚武任侠,年青时狂放不羁,遍游山川,加上当时参惮悟道,颇为时髦,杜甫也受其影响感物抒怀,写了一些游仙、任侠、射猎等诗篇。如"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昔游艺机》)是游仙访道;"白刃敌不义,黄金倾有无。"(《遗兴》),是对任侠的倾倒;"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岗。"(《壮游》),是对射猎的描述。杜甫在饱经离乱和仕途挫折之后,深感济世无能,拯物乏力,参禅悟道的诗增多,用以解愁祛愤,求得身心的惬意和慰藉。如"已从招提境。"(《游龙门奉先寺》)、"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谒文公上方》),"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游修觉寺》)"未能割妻子,子宅迈前峰。"(《谒真缔寺禅师》)等,都有是对佛道的一种禅悟或描摹。
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诗自然天真,通俗质朴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成份。
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因为民间文学可说是民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浪漫主义吸收民间文学的精华,在语言上表现出感情深挚,表达自然朴实、通俗流畅、优美清新的特色。济慈说:"要象树木吐叶那样自然";雪莱说:"就象婴儿在母亲腹中成长一样";华慈华斯也说:"我想使我的语言接近人们的语言"。杜甫是语言的巨匠,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表情达意,这与他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分不开的。《韵语阳秋》中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我觉得这里的"语奇"应包括杜诗采用俗语口语而"奇"的特点。因为当时的文人都不屑于俗文口语的。无庸讳言,采用俗语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自然,俗文口语而奇也就成了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学习民歌民言的基础上,采用民歌体,运用俗言口语写了一些诗作,如竹枝词,折扬柳等。采用口语,俚语及其词汇入诗通俗畅达,明白易懂。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是"老媪能解"式口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已成格言,千古流传不歇,"可望不可攀"、"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俗语,人人能讲,人人能懂;"速宜相尽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语言似脱口而出毫无修饰。
我们先看看杜甫用民歌体写的诗,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他的绝句诗。他的绝句诗不但在篇章结构上学习民歌,而用语遣词,也多用口语俗语,诗风又幽默乐观,也是受竹枝词影响的。李东阳说"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跃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麓堂诗话》)。吴可更举出杜绝与竹枝词相似的诗篇,来作例证评述,"老杜诗云: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与竹枝相似,盖即以俗为雅。"(《藏海诗话》)。金启华说杜甫写绝句,"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习了当地民歌,而又有变化和创新。"(《论杜甫的绝句诗》)可见杜甫是很重视民歌体的,蜀地民歌,所谓"巴渝曲"竹枝词,对他的绝句诗也是有影响的。当然别地的民歌,如四时歌,折扬柳等对他影响也较大。杜甫曾说"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暮春题二》),另外他又说"竹枝歌未好,画船莫迟回。"(《奉寄李二首之一》)。从杜诗中,民歌影响他的绝句写法可见一斑。再如《少年行》、《绝句》、《复愁》、《赠花卿》、《解闷》、《江畔独生寻花》等。
我们再看杜甫运用人民语言的诗。杜甫运用民言俗语,语言风格显得朴素自然流畅活泼。"子美多稚语累语"(如王世桢《艺苑卮言》);"其平易处,有贱夫老妇所可道者。"(鲁彦《编次杜二部诗序》),说的都是杜诗语言的通俗化。如《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略)语言已很接近白话诗了,全诗用生动活泼的人民语言,刻划淳朴热情的农民性格,真是惟妙惟肖。又如《又呈吴朗》"堂前朴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等句,就写得朴素自然。仇注此诗时说"语淡而意厚"。再如"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杨慎说"白白近俗,有似儿童,’白白一群鹅,被人赶下河’之谣也,岂大家语哉。"(《升庵诗话》)说的也是杜诗采用俗语之事。"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激流"、"渔人索小楫,容易拔船头。"(《江涨》)用极通俗的话语,极平常的形象写出江水激涨之势。未句用了不折不扣的人民语言。"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一夜水高二心强,数日不可互禁当。"(《春水二绝》),白话诗味极浓,浅显明了。罗大经说此诗"有全篇用俗语者,如此章是也。"这类诗作还有很多,如《九日寄岑参》、《舟前小鹅儿》、《大雨》、《白帝城放船》等。另外,杜诗中从人民语言提炼的叠字,自然清新,为后人所喜爱。如"自在娇莺恰恰啼","嫩蕊商量细细开","野日荒荒白","江市戎戎暗"、"山影捻捻寒"等别有一番自然清新风味。
这里我们联系中西方浪漫主义理论,对杜诗现实浪漫主义作了简要系统的论述,其实还不止这些。我们一向认为杜甫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实杜甫的浪漫主义特色亦别具一格。在他的诗中,往往现实中有浪漫因素,在浪漫中有现实因素,它们在内容题材和创作手法上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有时浪漫因素较为突出,有时现实因素又较为明显,二者往往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了杜诗特有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纵观杜甫的这类诗作,我们的不能不说现实浪漫主义诗作是诗人杜甫的一个闪光点,同时也是杜诗风格的有益补充。
附注:参考书目:
1、《杜诗解》,(清)金圣叹著钟来因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01-03;
2、《读杜心解》,(清)浦起龙,中华书局1961年版
3、《杜诗引得》洪业等编纂.--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杜诗学发微》许总著.南京出版社,1989.5.
5、《杜诗杂说》曹慕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6、《杜甫诗论》傅庚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杜甫诗论丛》金启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
8、《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唐宋之部),华文轩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