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河岳英灵集叙》“神来、气来、情来”说考论

作者:张安祖?杜萌若

现代唐诗研究者在论及盛唐诗歌风貌的时候,往往喜欢征引殷璠《河岳英灵集叙》的“神来、气来、情来”说,如袁行霈、罗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中就有这样的论断: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①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书对殷璠此说的另一处征引中,“三来”的排列次序出现了不经意的调换:“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②这一现象显示出现代学者对于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说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共识,即把“神”、“气”、“情”看作是优秀诗歌作品所必须兼包并蓄的构成要素,三者形成平行关系,缺一不可,至于其排列次序的孰先孰后则是无足轻重。钱钟书先生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无神韵,非好诗,而只有神韵,恐并不能成诗,此殷璠《河岳英灵集叙》论文,所以神来、气来、情来三者并举也。”③然而,通过对“神来、气来、情来”说本文的深入考索,我们发现,目前学术界的这种流行看法其实并不符合殷璠的原意,可以肯定地说,殷璠诗学理论的独特性迄今为止尚未被真正揭示出来。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便是“神来、气来、情来”一语在其所处句段中的语义功能及其与上下文语境的内在呼应关系。《河岳英灵集叙》云: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④
显而易见,本文中的“三来”是与“四体”并列而共为“文”类的,而“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对称词法又异常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四体”还是“三来”,其各自的构成词项都形成独立而非并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