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邓红梅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女作者虽然很多,仅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就收录了4100余家,但是除了极少数女作者如蔡琰、李清照、朱淑真、顾春、秋瑾之外,引起众多读者持久不衰的研究兴趣的女作者却并不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研究是一处有待开掘的“富矿”。但是,就在这一总体上得不到关注的女作者的队伍里,有一个连真实性问题尚没有解决的女作者却得到了古今中外的研究者的集中而持久的关注。为她所写作、因她而写作的研究文章不下二十篇,几乎涉及到了其生平考证、作品分析评论及由之而起的比较研究、文化研究等各个不同的层面。这个幸运的女作者,就是雍正、乾隆时代人史震林(1692—1778)在《西青散记》中所记述的双卿。
一综述
本来,由于《西青散记》作为源证据出现时所具有的明显局限,学术界对于双卿是不是实有人物的看法并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看法认为她是实有人物。这方面的材料不胜枚举,但都是《西青散记》的一脉流传。道光年间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晚清与民国时所编写的《丹阳县志》,晚清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百家词》,晚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和《别调集》也都录入了双卿的词作,并表明出自《西青散记》,张寿林还据《西青散记》汇编了《贺双卿雪压轩集》①,都对双卿的文字与事迹做出了记录。但是,从文献来源上看,它们并没有提供出什么新材料,都是依据《西青散记》所作的摘录。从评论的角度看,在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他在该书卷五中认为:“其事近真,疑者为刻舟之见。”但他并没有对自己的看法作出说明。倒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学人,在求证双卿是真实人物上颇下了点工夫。如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里特设“贺双卿”一节,对于双卿的词作文学价值予以论列,并因为丹阳贺姓女子在清代能文者很多而主张对她的存在“不宜遽生疑窦”。其后,严先生还发表《〈西青散记〉与〈贺双卿考〉疑事辨》②,再一次申述前说,认为《西青散记》是一部记实体笔记。杜芳琴女士在坚信双卿的真实存在的基础上,整理《西青散记》所载双卿诗词文为《贺双卿集》,并试图调和双卿是史震林虚构的佳人理想和真实的“农民女作家”的争论,得出双卿是代表史震林女性理想的实有人物的结论。
持有这一看法的论者还考证出《西青散记》中所记述的其他人物有其他可信文献的旁证。如史震林的好友曹震亭、吴震生(及其妻程琼)、恽宁溪、郑痴庵,其他文人如钱塘黄松石、康石舟、长洲郑绀珠、嘉定杨筠谷等,都找到了同时期其他文献的证明。他们认为,“说史震林以全部真实存在人物来衬托并虚捏一个‘意中’、‘梦中’的双卿,让世人‘误把小说家言当实录’,岂有此理,历史上找得出这样的例子”?
第二种看法认为她是虚构人物。如胡适专门作《贺双卿考》,认为有关双卿的文献记录有“五可疑”。归纳如下:
1、“《散记》但称为‘双卿’,不称其姓。”“《国朝词综续编》始称为‘贺双卿’。但董潮《东皋杂抄》卷三引了她的两首词,则说是‘庆青,姓张氏’。”
2、“又徐乃昌作她的小传,说她是丹阳人,董潮说她是金坛人。”
3、“《东皋杂抄》说她:‘不以村愚怨其匹,有盐贾某百计谋之,终不可得。以艳语投之者,骂绝不答。可谓以礼自守’《西青散记》里的双卿并没有‘骂绝不答’的态度。”③
4、“《散记》说‘雍正十年,双卿年十八,’但下文又说雍正十一年癸丑,双卿年二十一。”
5、“《散记》记双卿的事多不近情实,令人难信。”如以芦叶竹叶上写长调词“都不近事实”。一个田家苦力女子“那有这样细致工夫写这样绝细的小字?”
此外,清代符葆森(1805—1854)在《正雅集?寄心庵诗话》亦云:“梧冈著《西青散记》,中述绡山女子所作诗词以粉书花叶,此凭虚公子之说。才人不得志,藉以纾其愤郁。宋玉微词,以寄托故也。”1985年,张国擎在《苏州大学学报》上撰写《“双卿”其人有无考》,也提供了三个怀疑其无的新视角。其一是从双卿记述的承传角度寻找其可疑点,指出其姓氏和里居的记载不一。其二是寻找内证。《西青散记》中记载史震林同时代人丹阳蒋墅乡塾先生贺定敷闻说双卿,要一访。作者怀疑道:“蒋墅贺姓居住相聚近,作为乡塾先生的贺定敷却不知道这个女才子不可思议。”其三是他第一次从田野考察的角度,亲往丹阳和金坛两县去寻找《西青散记》中所记载的双卿活动地“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