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选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清代词学史称“中兴”,兴盛的原因很多,词选的作用颇为值得重视。就编词选的目的而言,有为歌妓选编唱本者,如龙榆生所言:“宋人编纂词集或选集歌词,皆以便于歌唱为主,乐章流播歌者之口”[1],有以存人或存词为目的的文献式词选,其特点为:“主调备者,则不计其工拙;取人多者,则不论其雅俗”[2];亦有以体现某种思想主旨或审美倾向的词选,将词选作为“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主张的手段”[3]。后者对于词学理论、词学批评更有意义。选本与理论批评之间的关系,历来颇受重视。①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优秀的批评家,往往通过对前代或当代作品的选录,而提出见解,引领风气。尤其是清代词史,几乎每一个流派的出现,每一种思潮的兴盛,都与一定的词选有关。比如浙西词派之《词综》,常州词派之《词选》,更是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清代词坛选词之风甚盛,各类词选大量刊行。既有历代词选,又有当代词选;既有唐宋词选重刊,又有对唐宋词的新编;既有断代之选,又有历代总集。清人赋予词选以更多使命,词选也就成为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载体。清人将词选本作为体现自己词学思想的工具,对词坛风气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
唐宋词是清人学习的典范,对唐宋词选本的批评是清代词学最热衷的话题之一。清代词学史上,不同的流派为了阐扬本派的理论主张,往往采用借古鉴今的方法,对唐宋词选本展开讨论,或贬抑抨击,或推举张扬,将本派理论主张托付于对某种唐宋词选的褒贬之中,于是该词选遂成为清代词学流派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宋词选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草堂诗余》。《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选。在明代,在适宜的时代条件下大为盛行。对明代《草堂》独盛的局面,连当时人都感到困惑不解。明末的毛晋说:“宋元间词林选本,几屈百指,惟《草堂诗余》一编,飞驰几百年来,凡歌栏酒榭丝而竹之者,无不拊髀雀跃;及至寒窗腐儒,挑灯闲看,亦未尝欠伸鱼睨,不知何以动人一至此也。”[4]
《草堂诗余》不仅在明代繁盛,清初词坛亦深受其影响。张其锦曾指出:“(清初词人)不脱《草堂》前明习染。”[5]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为革除词坛积弊,开创新的词风,就对《草堂诗余》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词综·发凡》云:“《草堂诗余》所收最下最传”。《乐府雅词跋》云:“《草堂诗余》可废矣。”在黜斥《草堂诗余》的同时,还推举南宋词选《绝妙好词》,朱彝尊《书绝妙好词后》云:“词人之作,自《草堂诗余》盛行,屏去《激楚》、《阳阿》,而《巴人》之唱齐进矣,周公谨《绝妙好词》选本虽未全醇,然中多俊语,方诸《草堂》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