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周裕锴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演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颇有创造性的奇诗,并在南宋诗坛上引发了一系列的仿效作品,其影响更远达高丽和日本。不过,在当代中国大陆的古典文学研究中,这首诗的重要性多少被学者们忽视了。除了朱安群独具慧眼曾给予《演雅》高度评价外①,大陆出版的各种宋诗选本、鉴赏辞典甚至包括黄庭坚选集都遗漏了这首诗。中国学者撰写的众多的文学史著作中,仅有袁行霈主编的卷帙浩繁的《中国文学史》以六十多字的笔墨作了简要介绍②。相对而言,日本学术界对《演雅》则非常重视,前野直彬主编的篇幅不大的《中国文学史》将《演雅》当作黄庭坚的代表作来讨论,并称其为黄氏的“诗学的极限”③。日本学者对《演雅》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深入细致得多。自小川环树在《宋诗选》的解说中以专节讨论《演雅》与宋代“格物致知”思潮的关系以后④,荒井健进一步在专文《灰色的唐草文样和白鸥》中论述了《演雅》拟人法和格物的关系,并特别用邵康节“以物观物”和“反观”的方法解释这首诗的写作⑤;而大野修作更在《书论和中国文学》中以专章分析了《演雅》表现出来的“格物”倾向与黄庭坚题画诗的观照立场的一致性⑥。不过,尽管日本学者关于《演雅》的研究相当精彩,但我觉得仍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日本学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格物”的立场,尚未充分讨论《演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艺术手法的使用以及后世仿效作品的多元走向,这就为我留下了演绎补充的足够空间。
一《演雅》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句式整齐、对仗工稳、一韵到底的七言古诗,全文如下:
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老衔石宿水饮,稚蜂趋衙供蜜课。鹊传吉语安得闲,鸡催晨兴不敢卧。气陵千里蝇附骥,枉过一生蚁旋磨。虱闻汤沸尚血食,雀喜宫成自相贺。晴天振羽乐蜉蝣,空穴祝儿成蜾蠃。鸧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井边蠹李螬苦肥,枝头饮露蝉常饿。天蝼伏隙录人语,射工含沙须影过。训狐啄屋真行怪,蟏蛸报喜太多可。鸬鹚密伺鱼虾便,白鹭不禁尘土涴。络纬何尝省机织,布谷未应勤种播。五技鼯鼠笑鸠拙,百足马蚿怜鳖跛。老蚌胎中珠是贼,醯鸡瓮里天几大。螳螂当辙恃长臂,熠燿宵行矜照火。提壶犹能劝沽酒,黄口只知贪饭颗。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卷一)
全诗共写了四十二种鸟虫的情态⑦。众所周知,《演雅》之名是取“演述《尔雅》”之义。据郭璞所说,《尔雅》的功能是:“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者也。”(《尔雅序》)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只是其功能之一。今存《尔雅》共十九篇,其中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篇是有关动物之名的训诂,而《演雅》的内容只涉及释鱼、释鸟、释虫三篇。尽管黄诗所演述的只是《尔雅》中的一小部分,但《演雅》的取名却以少总多,以偏概全。当然,韩愈曾说过“《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的话,也许把《尔雅》看作动物辞典、特别是小型动物鸟虫鱼的辞典已是唐宋文人的普遍观念。不过,至少在黄庭坚之前,还没有任何人将这种观念转化为一个具体的诗歌文本。以前的诗人虽然写过类似的虫鸟题材,但都未在题目上和内容上公开与《尔雅》相比附,如白居易的《禽虫十二章》,梅尧臣的《禽言诗》、《聚蚊》,欧阳修的《啼鸟》,苏轼的《五禽言》、《雍秀才画草虫八物》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黄庭坚有意自创了一个多少有点名不副实的诗题呢?关于《演雅》的知识背景,小川环树提到了陆佃的《埤雅》、罗愿的《尔雅翼》以及郑樵的《通志·昆虫草木略》等《尔雅》学著作。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大背景,后两种是南宋著作,不可能影响到黄诗的写作。倒是小川氏猜测黄庭坚的诗学、陆佃的《埤雅》与王安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