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建人
一
北宋诗人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诗,名为《明妃曲》。其诗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当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著名的诗所讲的是昭君王嫱出塞的故事。故事中,昭君王嫱由于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画师就从中作梗,使得昭君没有机会接近当时的汉朝皇帝而被迫远嫁匈奴。王安石写这首诗,把自己的失意和王嫱的失意联系起来,也就为画师毛延寿做了翻案文章。他写道:“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此四句诗是为毛延寿翻案,认为他当时没有画出王昭君的美貌,并不是他的过错,而是画本身就无法表现一个人的“意态”。这只是就画论画。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层次来看,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艺术究竟能不能表现出具有美的内涵的事物的“精神气质”和创作主体的精神气质。
对于古典艺术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文艺理论家经常对这个问题不作解释,很多时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