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名扬千古的诗篇,把江南温婉秀色、古城扬州魅力勾画得夺人魂魄,令人神往。尤其是“二十四桥”由此名声大噪,不过,关于“二十四桥”一直有所争议: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
关于“二十四桥”的得名,有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据传说,唐代有人曾经在一个月色撩人的夜晚,见到二十四个曼妙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也有版本将时间推至隋炀帝时,称有二十四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比传说稍微真实些的,是明代齐东野人编撰的《隋炀帝艳史》,书中记载炀帝与萧后同去一新桥赏月,炀帝见同游去的有二十四位宫女,遂将新桥命名为二十四桥。
依照上述传说与野史而论,这二十四桥就应该是一座桥无疑,不过事实可没这么简单,关于二十四桥的猜测,自宋代起,就众说纷纭。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曾写下关于二十四桥的同样著名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由此观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其日记《北游录·纪程》中,也特地描述自己访寻二十四桥的经过,并赋诗曰“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认为“二十四桥”乃实实在在24座桥梁的有沈括,不过,这位北宋科学家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的二十四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实则仅二十三个,且其中下马桥出现两次。而唐代扬州城里极负盛名的禅智寺桥、月明桥、红板桥、朱雀桥、扬子桥等,沈括均没有将之列入其中,这引起后人无尽猜测。南宋王象之则明确指出二十四桥是24个桥的总称,他在《舆地记胜》中称“二十四桥,隋置,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后韩令坤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虽然言之凿凿,但对桥名也没有提及。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还有“编号说”以及“泛指、代指说”也值得一提。“编号说”认为,“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事实上,唐代扬州对桥的编码有案可稽。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著名诗人杜甫亦存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的诗篇。
“泛指、代指说”则认为,中国文人向来对数字的概念持含糊、朦胧的关注方式,只求能用在诗文中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譬如“山道十八弯”、“七十二变化”、“三百六十行”等等,并非确数,而杜牧很可能用二十四桥泛指遍布扬州的多处桥梁。而另一种可能即二十四桥是某座桥的代称,比如同样是姜白石,就同样写过“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诗句,这十四桥应当是代指垂虹桥了。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这“二十四桥”究竟何指,也许恰恰是这种无解的谜团,才更让人对盛世扬州充满着眷恋了,唐诗意境中的绰约古城,就是在这朦胧面纱中更加曼妙无比。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