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郭汉轩

引 言

科技越来越统治着人类,人性越来越不得不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机器。人们活的越来越充忙,生活被简化为尽快的赚钱和尽快的花钱。沉思成为奢侈,回味变成浪费。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却没有了生活,天天与人争分夺秒,岁岁却感到年华虚度,心灵的原野一片荒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精神疲惫,要发狂,变态极端的人越来越多。人心日益浮躁,情感日益冷漠。

而佛教正是教人幸福美满的宗教,佛教的目的就是避免我们发狂或者受损伤,使我们内心深处固有的一切创造性和善良的本能自然释放出来。让我们得到情感的舒展,给我们的心灵一个宁静的归宿,让我们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爱心、宽恕、协和。

古龙正是这样一个有着浓重佛教文化情愫的小说家,他任性而作,任性而行,真正活到了佛家所所说的“自性”的自我,古龙的小说同样也反映出这种佛教文化。我就以古龙成熟时期的作品来分析二者之间的亲近关系。

一、古龙与佛教文化

分析古龙小说之前,不得不说一下古龙本人。虽然他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西文系,但毕竟他是中国人,在他骨子深处仍有深深的佛教文化印痕,在林清玄看古龙系列中,林先生有一篇文章《酒色财气都戒掉了》写道:

古龙不喝酒的生活是十分平淡而安静的。

他每天五点半起床,看过早报,再喝杯牛奶,吃几片饼干休息一下,构思正写的小说。

八点开始写作,一直到十二点,工作四个小时。

中午到外面吃个饭,散步一个半小时。

下午静养或读书,偶有朋友来聊天。

晚上练毛笔字。

看这份时间表,简直不像古龙,像是一个和尚,古龙说:“我现在的生活与和尚没有两样。酒色财气、吃喝嫖赌、声色犬马,这些我过去最喜欢的东西,现在都戒掉了,现在连脾气都不发,你信不信!闲来无事,读读禅宗的书,看一点佛经,这不就是和尚的生活吗?”

据古龙说,他回到这样单纯宁静的生活,反而找到真正心灵的平安,即使有寂寞的时候,也感觉是充实的。尤其是脑筋清晰明净,可以写出真正有代表性的、好的武侠作品。像这几天,离散了三十年的父亲登报来找儿子,他也能淡然处之,他说:“我自已也离过婚,深知破碎的婚姻都有苦衷,经验婚姻的失败,每个人都会痛苦。那么做儿子的,有什么资格对上一代人的婚姻提出看法或评论呢?”

古龙形容自己遇到这件事的心情,就像走在路上,空中突然落下一个花盆打在你头上,你有什么选择呢?你只能说幸好掉下来的是陶盆,不是铁盆,甚至,幸好是花盆,而不是飞机。

“要是以前遇到这样的事,一定激动不已,喝几天几夜的酒,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哪里还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聊天呢?”对于自己心境的改变,古龙言下颇有欣慰之意,“一笑”(出自《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四鸠摩罗什译)不只是他现有的心情,也几乎是他现在的人生态度。

他最感慨的是:“有这么高的心情境界,有这么深刻的彻悟,唯一遗憾的是失去了健康。”

另外,在林先生另外一篇文章《敬酒罚酒都不吃》中,古龙曾经大彻大悟般说:“其实,这幅字(一笑)很能表现我现在的心情转变,过去开怀痛饮是要掩饰内心的空虚,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里面有忍才能换;后来不能喝酒了,是看到陌上的花也可以醉了,境界高了一层。现在呢?现在只有一笑,对任何事都一笑置之了。”

笑是佛教对世间诸事反抗而取的一种智慧的心态,是一种放下的明智之举,真正的放下可以变大地做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如佛寺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又如:“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由此可见,古龙的生活也是富有佛禅味道的,另外他也有佛陀要求的大慈悲心,多次为孤儿院大量捐款。善于为别人着想,布施助人。

有了佛教文化浸润的古龙,才有了佛教文化在他小说中的蕴藏。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佛教文化对古龙小说的影响。

二、古龙小说与佛教文化

1.佛寺和僧人

僧人是佛教三宝之一,佛寺是佛陀教育的机构。所以说佛教寺庙和僧人是佛教文化最直观和最显著最根基的表现。古龙小说中就有大量佛寺(佛教出家人过僧团生活的固定场所)和和尚(就是直接教我们佛法的老师)。少林寺就不必说了,其它的例如:

《边城刀声》 大招寺

《多情剑客无情剑》 铁和尚、心眉大师、大欢喜女菩萨

《大人物》 赌场和尚群、梵音寺

《萧十一郎》铁山大师

《剑·花·烟雨·江南》 观音大士的庄严宝像

《七杀手》 铁和尚

《猎鹰·赌局》 云大师、铁罗刹、天弃庵、寡妇庙、天弃大师
《血海飘香》 妙僧无花、素心大师、天峰大师、天蝉大师、天强大师、灰眉僧人

《大沙漠》 石观音

《画眉鸟》 菩提庵、聋哑尼

《蝙蝠侠》 枯梅大师

《决战前后》 西藏密宗、老实和尚、喇嘛

《幽灵山庄》 明觉禅师、 灵隐寺

《天涯·明月·刀》 天龙古刹、疯和尚

《刀魂》 大悲师太

在《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中印光法师说“既能归心三宝,依教奉行,自可复本心源,彻证佛性”在佛教文化中,和尚的意思是“和中最上”或者是“以和为尚”,因为佛教的专职教徒要过“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的“六合敬”的僧团生活,这就是和尚的原意,是佛教三宝之一,而尼姑则是佛教的出家女性,她们中的地位尊崇者也可称之为“师太”。所以,写佛寺和僧人,让大家贴身感觉到佛教的生活气息,有利于我们从平常的细微处亲近佛教文化,有利于佛教精神润物无声地渗进我们的举动,感动我们。如佛寺的庄严宝像,总会或多或少让人感觉到庄严肃穆,心灵澄净,不让我们有非分之想,让我们居心诚敬,恭敬法宝。还有那些济世度众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和尚、禅师,如老实和尚,明觉禅师,为世界大众的安宁,忍受着非人的心灵痛苦,宁愿被世人甚至朋友误解,却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来应付生命中的种种恶风浊浪。看到这些,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体验到佛法的魅力。

2.谈佛论道

佛经和佛教胜地是佛教的依托。各个菩萨有自己的经书,也是其宣讲佛法的蓝本,佛教胜地是菩萨讲经地场所,二者都是佛教精神的载体,当然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等等。而古龙小说中直接谈论这些菩萨或者经书的片断有:

《天涯·明月·刀》——

九华山不但是诗人吟咏之地,也是佛家的地藏王道场。

《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尽藏。”取名地藏。

《大乘佛经》上记载的是“地藏受释尊付嘱,令救度六道众生,决不成佛,常现身地狱中,以救众生之苦难,世称幽冥教主。”
《地藏本愿经》二卷,唐实义难陀译,经中记载“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后召地藏大士永为幽冥教主,使世上有亲者皆得报本荐亲威登极乐。”

这本书多说地狱相及迫荐功德,为佛门的孝经。

经中又说地藏菩萨救渡众生,不空誓,不成佛之弘愿,故名“地藏本愿。”

所以“九华剑派”不但剑术精绝,同时也有诗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玄秘。
……

傅红雪道:“大师来自何处?”

如意大师道:“来自九华。”

傅红雪道:“王子来自何方?”

如意大师道:“来自新罗。”

傅红雪道:“他舍弃尊荣,为的是什么?”

如意大师道:“舍身学佛。”

傅红雪道:“既然舍身学佛,为何曾不成佛?”

如意大师道:“只因普渡众生。”

她神情已渐渐宁静,神情也更庄严,别人却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原来唐时高宗曾发兵助新罗平乱。新罗王子金乔觉舍尊荣,来华学佛,独上九华驻锡修道,一生事迹与地藏显现者无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金氏圆寂,临终时形显如地藏王菩萨本像,世传以肉身得道,于峰头建肉身殿塔。殿塔四面玲现,金碧璀璨,四隅有铜缸多作朱砂萌翠色,中储神灯圣油,可赐人清宁安静。九华弟子多随身而带。

傅红雪又问道:“王子于今何在?”

如意大师道:“仍在九华。”

傅红雪道:“王子普渡众生,大师呢?”

如意大师道:“贫尼亦有此愿。”

傅红雪道:“既然如此,但望大师赐福,使我心情宁静。”

如意大师双掌合十道:“是。”

她果然从怀中取出个檀木小瓶倾出几滴圣油,在傅红雪面颊和手背上轻轻摩擦,口中低喃佛号,又问道“你有何愿?”

傅红雪曼声而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如意大师以掌心轻拍他的头顶,道:“好,你去。”

傅红雪道:“是,我去。”

他始起头,苍白憔悴的脸上已发出了光,不是油的光,是一种安详宁静的宝光。

他再次走上石台,走过卓夫人面前时,忽然道:“现在我已知道。”

卓夫人道:“知道什么?”

傅红雪道:“知道是你。”
卓夫人脸色骤然变了,道:“你还知道什么?”

傅红雪道:“知道是你。”

卓夫人道“你……你怎会知道的?”

傅红雪道:“静虑深密如秘藏。”

他走上石台,面对公子羽,不但静如磐石,竞似真的已如大地般不可撼动。

又如下面这一段对话: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道:“据说这种功夫叫‘瑜咖”。”

风四娘道:“瑜咖!”

萧十一郎道:“这两个字是天竺语。”

风四娘道:“那瞎子练的是天竺武功?”

萧十一郎道:“至少瑜咖是天竺武功,那‘九转还童、无相神功’据说也是从天竺传来,两种武功本就很接近。”

瑜伽(梵文yogo)本义为“轭”,引申为驽驭,调制之义,是佛教的专用名词,是从印度佛教传过来的,汉译佛典译为“相应”,指调控自己身心令与某种东西相应,相契合,相一致。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是指自我调制以修炼身心的工夫的通称。当然也是佛学文化的直接体现。

总之,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看到古龙是有一定的佛学基础的,并在其小说中具体地显现了出来。他一定是读过佛学经书的,不然他不会这么详细地写下这些文字的。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说古龙是深受佛教文化熏染的,和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3.佛门机锋

机锋是禅中之禅,机锋是做一个禅师应具备的能力。机锋的目的是为了度人,指导别人修行;淬炼自己的见地。若不是为了度人或度己,是不会有机锋法战的事情发生的。而度人也好,度己也好,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人必须先具有修行人的道骨。古来机锋的胜负,通常不在言语上是否占上风,言语上占便宜的可能输,言语上吃亏的也可能是赢,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修行人的骨头。因此,做禅师的第一课是机锋。看下面这一段描述:

《多情剑客无情剑》——

老人道:“要手中无环,心中也无环,到了环即是我,我即是环时,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还差一点?

老人道:“还差一点。”

他缓缓接着道:“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渗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

说到这里,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面上也不禁变了颜色。

少女道:“听了你老人家的话,我倒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来了。”

老人道:“哦?”

少女道:“禅宗传道时,五祖口念佛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留尘埃’。这已经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老人道:“这道理正如‘环即是我,我即是环’,要练到这一步,已不容易。”

少女道:“但六祖惠能说的更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所以他才承继了禅宗的道统。”
老人道:“不错,这才真正是禅宗的妙谛,到了这一步,才真正是仙佛的境界。”

少女道:“这么说来,我学的真谛,岂非和禅宗一样?”

老人道:“普天之下,万事万物,到了巅峰时,道理本就全差不多。”

少女道:“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无人无物,物我两忘’时,才能真正到达化境,到达巅峰。”

……

李寻欢和上官金虹若是要交手,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劝阻。但老人和少女的一番对话,却似已使得他们的斗志完全消失了。

两人虽然还是面面相对,虽然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但别的人却都透了口气,突然觉得压力已消失。

这只因那种可怕的杀气也已消失!

李寻欢突然长长叹息了一声,道:“神龙见首不见尾,孙老先生庶几近之。”

上官金虹沉着脸,冷冷道:“道理人人都会说的,问题是他能不能做得到。”

李寻欢笑了笑,道:“能说得出这道理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正是佛教经典里的所谓“不说之说”。说的是须菩提尊者有一天在山洞中冥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答: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在这里,一字未说,何有说法?梵天回答:尊者以不说而说,晚辈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

佛教的机锋是佛教文化的外延,是我们非佛教信徒所喜闻乐见的,也是我们认识佛教的第一个层面。而古龙小说中这样的机锋时有显现,表现了古龙内心深处的佛教情结。

又如:

《陆小凤系列》之《决战前后》——

西门吹雪忽然道:“你学剑?”

叶孤城道:“我就是剑。”

西门吹雪道:“你知不知道剑的精义何在?”

叶孤城道:“你说。”

西门吹雪道:“在于诚。

叶孤城道:“诚?”

西门吹雪道:“唯有诚心正义,才能到达剑术的巅峰,不诚的人,根本不足论剑。”

叶孤城的瞳孔突又收缩。

西门吹雪盯着他,道:“你不诚。”
叶孤城沉默了很久,忽然也问道:“你学剑?”
西门吹雪道:“学无止境,剑更无止境。”

叶孤城道:“你既学剑,就该知道学剑的人只在诚于剑,并不必诚于人。”

西门吹雪不再说话,话已说尽。

路的尽头是天涯,话的尽头就是剑。

剑已在手,已将出鞘。

就在这时,剑光飞起,却不是他们的剑。

这时候,月已淡,淡如星光。

佛教偈语不正和这些话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而且菩萨佛徒擅长于打禅机,锤炼自己的心性,启发别人的智慧,这些机锋当然是佛文化的天然组成部分,正是佛教文化佛陀精神的真实体现。机锋的内容含有深厚的佛陀思想。

4.平等宽恕的佛陀思想

在《佛法概论》中,著名的印顺法师说:三乘同性的圣人,不是神,只是以智证空寂而得离欲解脱的自由人。从引业所感的业果来说,人类的主要本质是平等的。佛主张人类平等,非但如此,一切有情皆平等,如人,畜生,蝼蚁。在《般若与人生》中,惟贤法师说:佛法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与众生平等;《金刚经》讲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确,平等是佛法中得很重要的教义,是佛教徒修行的主要部分之一。正如净空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含佛圆通章亲闻记》所说的“平等心亦叫禅定,亦即无量寿经讲的清净平等说”。谁也不比谁高大,谁也不比谁低下,人人皆有佛性,我们不可以看不起别人,也不可以看不起自己。古龙正是信奉这些和佛法吻合的精神,而且古龙将这些很好地应用到了小说之中。有例为证:

《大人物》——

其实杨凡并不奇怪,一点也不奇怪。

他只不过是个很平凡的人。田思思忽然觉得开心了起来,那些不幸的遭遇,仿佛已离她很远。

猪八戒看来虽愚蠢,那几钉耙打下来时也蛮唬人的。

若没有猪八戒,唐僧也未必就能上得西天。

猪八戒真的愚蠢吗?

在猪眼中,世上最愚蠢的动物也许就是人。

有的人好像天生就运气,所以永远都活得很开心。

杨凡就是这种人,无论谁想要这种人生气,都很不容易。

杨凡淡淡道:“一个人自己做事若太不小心,最好就不要怪别人、埋怨别人。”

他的声音平淡而稳定,慢慢的接着道:“无论谁都应该学会先责备自己,然后才能责备别人;否则就表示他只不过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子。”

唯一跟别人不大一样的是,他不但相信别人,也相信自己。

他做事总喜欢用他自己的法子,但那也是很普通的法子,公平,但却并不严峻。

他无论对任何大都绝不会太过分,但也绝不会放得太松!
他喜欢儒家的中庸和恕道,喜欢用平凡宽厚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这是《大人物》中主人公杨凡的一段心理独白。他快乐,对什么事情都不执着,对任何人都真心相待并赢得了他们的认可。但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物,外表实在谈不上好看,言辞也没什么华美,但他那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欢乐的渲染让人不由自主地敬仰。让我们不需要理解,甚至不需要时间,就能够从心灵深处对他产生信仰。这就是古龙小说中的人物暗含的佛教精神的魅力:众生平等,人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内心快乐,用宽恕仁爱之道去化解我们心中的暴戾之气,让我们沾染佛性,让我们在喧嚣的世间得到或多或少的安静。

《天涯·明月·刀》——

在别人眼中看来,她是个卑微下贱的女人,为了五钱银子,就出卖自己。

可是她对他—无所求,只要他能让她照顾.她就已心满意足,比起那些自命“高贵”女人来,究竟是谁高贵?谁卑贱?

她出卖自己只不过因为她要活下去。又有谁不想活下去

“人活着就该奋发因强,清醒的做人,绝不能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这些话她全不懂。她已在泥淖中活得太久了,从来也没有人给过她机会让她爬起来。

对她来说,生命并不是别人想象中那么复杂,那么高贵的事。

生命并没有给过她什么好处,又怎么能对她有太多要求。

红雷再次长揖。这是他第一次对人如此尊敬,他尊敬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他天下无双的琴艺;高尚独特的艺术,高尚独立的人格,都同样应该受到尊敬。

钟大师道:“因为我看得出你的衣衫虽不整,心却如明镜,你自已又何必自惭形秽?”

总的来说,古龙是有深厚的佛性的,他认为人人平等,所以他尊重每一个人,从古龙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每个人都是主角,一样的性格丰满,具有独立的个体,如《陆小凤》系列的花满楼、西门吹雪和陆小凤完全是平等的个体,谁也没有依附于谁,《边城浪子》中的傅红雪和叶开也是。甚至就是书中的反面人物,古龙仍宽恕他们,理解他们,和正面剧角色一样公正地看待他们写他们,并企图把他们引向光明。

另外,其作品的平民化也是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他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人,如《欢乐英雄》中的郭大路根本毫无背景,《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也可以爱上一个长的很普通的妓女,而且他也会醉后睡在臭水沟旁,时而羊癫疯也会真真切切地发生。《三少爷的剑》中“没用的阿吉”(主人公三少爷谢晓峰)也会在店里打杂受气,也会去心甘情愿去挑粪,拣沾了粪汁的馒头去吃。《那一剑的风情》中的杨铮只是一个小衙门的捕快(地位相当于县公安局的警察),这些正是平民化的体现,书中的人都有和我们大众一样的烦恼忧愁,古龙正是要通过这些江湖上的小卒的烦忧,来极力表现“平等”这种文学理想。除了刻画大量痛苦的形象外,在古龙的文学世界中,这些武林“英雄”们不再有连小孩子也不会再相信的所谓“奇遇”,他们能成为绝顶高手不是靠师傅,不是靠灵丹妙药,而是靠真实的咬牙流血的苦练、苦修。在这些人身上,古龙用人最原始的本能,向读者展示了人生应有的一份执着和严肃的意义。尤其令我们会联想到现实的是,一个顶级侠客的地位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如果,哪怕是有一时半刻的疏忽他就有可能立刻被别人取代,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更高、更快、更强,这与现实中的竞争何其相近?最重要的是,古龙通过这种艺术形象,彻底剥去了“侠客”身上光彩夺目的外衣,在古龙的世界中,本领高强的好汉不再是一掷千斤,块肉斗酒,富可敌国的“贵族”,而是一些为了养家糊口必须去老老实实的去工作的潦倒者,而更多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一顿饭,就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并非太多的收入。虽然,在《陆小凤》、《楚留香》里,主人公已然都有轰轰烈烈的战绩,绝世的武功人品,可是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喜悦,我们会发现其实同我们身边的人别无二致。不再象金庸,大量描写英雄,说教式的套入道德评价,用一种自上而下的高度去判断每个人的好坏。在古龙的文学世界里,即使天下无敌的高手一样会为风月而忧伤,一样会有常人般的需求,而天下第一的那个人,也不再一定是书中的正面人物。而平民化正是佛教平等观点的体现。在古龙的《飞刀又见飞刀》的序言,《关于飞刀》,文中的第一部分他深有感触地写道:
刀不仅是一种武器,而且在俗传的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可是在某一方面来说,刀是比不上剑的,它没有剑那种高雅神秘浪漫的气质,也没有剑的尊贵。 剑有时候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有时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某一种时候,剑甚至是一种权利和威严的象征。刀不是。

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刀却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

有关于剑的联想,往往是在宫廷里,在深山里,在白云间。

刀却是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人出世以后,从剪断他脐带的剪刀开始,就和刀脱不开关系,切菜、裁衣、剪布、理发、修鬓、整甲、分肉、剖鱼、切烟、示警、扬威、正法,这些事没有一件可以少得了刀。人类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刀,就好像人类的生活里,不能没有米和水一样。奇怪的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刀远比剑更残酷更惨烈更凶悍更野蛮更刚猛。
从这一段关于“刀”的总结性评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龙偏爱“刀”的理由。

所有理由中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所以,他关切的,更多的并不是朝廷庙堂的“大事”,更多地是普通人的“人性”,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平民世界的日常生活。

所以,他宁愿用“刀”。

刀,更接近平民的世俗生活,不必在深山白云间,而充溢于世俗红尘里。

用刀,不必在高雅中求精彩,自可在平凡中见伟大。

剑固然典雅,“平民化”的刀也同样可以“好看”。

刀的“平民化”。不正代表了佛教与普通百姓的亲密融合吗?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才有那么多不识字的老人村妇信佛,而刀也是人人都拥有都熟悉的。

宽恕方面,古龙更是崇尚宽恕一切,古龙的解释是:“宽恕远比报复更伟大”。“生命如此美好,爱情如此奇妙,一个人若还不能忘记仇恨,岂非愚蠢得很?”这当然符合佛祖的教训:对于我们的敌人,对于那些邪恶者,我们要深怀同情,更要爱他们胜于我们的亲人、朋友。正如《欢乐英雄》中郭大路说的, “人之初,性本善,若非被逼的无路可走,又有谁愿意做强盗呢?”在对待敌人方面,他更有宽恕的信心,他认为放掉坏人远比杀人容易快乐,他说“他们(蚂蚁— 一个江湖有名的坏人集团共五人)决不会再去害人,我看他们并不是太坏的人。就算以前做过不太好的时,此后也一定会改过的。............就算他们真的很坏,听到了我这句话后,也一定不好一死再去做坏事了。”所以,古龙小说中的人物我们都可以理解,林仙儿为什么那么坏,因为李寻欢娶了她又马上抛弃了她,所以她要报复李。慕容秋荻对谢晓峰也一样,上官小仙在《九月鹰飞》中,是整个阴谋的暗中操纵者。她野心勃勃,又极富机心,骗得武林第一高手叶开与他的情人丁灵琳保护自己。利用叶开一一除掉所有对手,实现她称霸武林的野心。按一般的伦理观念,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面角色,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怎么也恨她不起来。原因在于古龙不时地添加了一点东西,也就是不时地描写一下上官小仙对于叶开的痴情,以及得不到爱的寂寞,还有一个女性内在的脆弱。所以,叶开到最终都无法下手杀她,只能宽恕了她,只是在气势上、心理上打败了她。

5.热爱美好生命 尊重快乐生活

从未有任何小说中有古龙这样对生命的赞颂,对生命的热爱。

在古龙的小说中,无论是大奸大恶,大悲大喜,都有着一股昂扬的气质,那是对生命的热爱,一种执着和热望。

在《箫十一郎》中这种蓬勃的对生命的渴望,当是超越了一切人性和兽性,超越了善和恶,所以一个是最具理性的人,一个是最具兽性的狼,本是两个最具冲突的个体,竟那么奇妙地统一起来。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了天下万物顽强的生命力,所以重伤的萧十一郎能回到狼群,能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所以杨铮毅然斩去自己的右臂(离别钩--“离别,是为了永远的相聚”)所以公子羽希望“公子羽”能永远年轻,所以埋在山中的夜帝能微笑着饮酒,所以傅红雪的黑刀挖断了刀尖,古龙笔下所有的人都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也许你还会说:他们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甚至,他们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但是你可曾想过,天下所有的人都会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对生命的热爱。耶酥复活的时候第一个看见的是一个妓女,佛也曾让乞丐成佛,这乞丐,这妓女,岂非是普通人,但成佛得道,就不再是“普通人”,为什么?是因为心灵上的升华吗?但是他们原本就没有变化啊。变化的是他们的经历,那足以激励起一种精神,将普通的变成不普通的,将平凡的变成不平凡的,激励起更多的人更高层次的渴望,从这点上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能激励人心的力量,而不用管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

永远灿烂微笑的花满楼让我们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

潇洒的楚留香告诉我们要爱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萧十一郎让我们明白人如何去顽强面对困境和艰难。

铁心热血的铁中棠告诉我们这世上总有得失和执着。

西门吹雪让我们理解人在世间有着更高更深的追求。

段玉告诉我们其实诚实也是人世间一样强大的武器。

……

这一切,都是因为可爱的生命。

的确,生命是最珍贵的,从全体佛法去理解,佛法的德行,以人生的和谐、福乐、清静为理想,为标准。生存是最基本的,如果离开这一根本事实,一切皆无从说起。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也深有感触的说:佛法独到的见地,却以为人间最好。这因为一切有情中,地狱有寒热苦,几乎有苦无乐,畜生有残杀苦, 恶鬼有饥渴苦,也是苦多于乐。天上的享受,虽比人类好,但只是庸俗的,自私的;那种物质欲乐,精神安定的陶醉,结果是堕落的。所以人间最好。经中常说“人身难得”的名言。......有“天”劝他说:你应求生善趣的人间。人间有什么值得诸天崇仰呢?经上接着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得也。”这即是说:诸佛皆在人间成佛,所以人为天的善趣,值得天神的仰慕。佛教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离苦得乐,而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不应该的欲望,贪、嗔、痴,名与利,金钱与美女,而佛教正是圆满地帮助我们解决众生的一切苦难,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远真实的幸福。

而古龙的小说正是这样让人快乐幸福,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古龙曾经这样说:“我总认为人世间悲惨不幸的事已够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读者多笑一笑?,为什么还要他们流泪?

就因为我自已从小说不喜欢悲哀郁闷的残缺事,所以我写的故事,大多数都有很圆满的结局。

有人说:悲惨的情操比喜剧高。

我一向反过这种说法,我总希望能为别人制造些快乐,总希望能提高别人对生命的信心和爱心。
假如每个人都能对生命充满了热爱,这世界岂非会变得更美丽得多?”

古龙又说:写了十年之後,我才渐渐开始对武侠小说有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因为直到那时候,我才能接触到它内涵的精神。一种“有所必为”的男子汉精袖,一种永不屈服的意志和斗志,一种百折不回的决心。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战斗精神。这些精神只有让人振作向上,让人奋发图强,绝不会让人颓废消沉,让人看了之後想去自杀可是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值得的,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已经在苦难中成长。一个人只要能活着,就是件愉快的事,何况还在继续不断的成长。所以我们得到的每一次教训,都同样值得我们珍惜。都可以使人奋发振作,自强不息。一个人如果能时常这样去想,他的心里怎麽会有让他伤心失望、痛苦悔恨的回忆,在他的小说中这样的让人热爱生命,以生命为贵的言词,让人不必悲伤,快乐生活的语句的比比皆是。

例如:
《七杀手》——

这个世界上,本来都有很多事都是这个样子的。非要到了那件分生死胜负存亡的那一刹那间,才能够知道结果。

可是,知道了又如何?

李坏胜了又如何?败了又如何?

生死存亡是一刹那间的事,可是他们的情感却是永恒的。

就是因为有了这情感。

无论李坏是生是死,是胜是败,对李坏来说都是一个喜剧。

无论月神是生是死,是胜是败,对月神来说,也同样是一个喜剧。

这就是古龙写作的宗旨,不是要人看了他的书而再为这悲惨世界徒留眼泪,而是剔出这世间能让我们感到欢乐的事让我们看到未来欢乐的希望,让我们这个世界多一些笑声,多一些能让我们感到昂扬的精神,不被社会重压压倒,而让我们每人都欢乐一点,这样,世界就会变成一个欢乐的人间,人人都会更好受一些。这也许是佛教的宗义所在吧?

《多情剑客无情剑》——

孙小红的步子很轻快,就像是永远也不会疲倦似的,因为无论对什么事,她都有很大的兴趣。

她对生命正充满了热爱。

她还年轻。

一个人的心若已死,只有两种力量才能令他再生。

一种是爱,一种是恨。

阿飞自己就是靠了爱的力量而重生的,现在,他却要以恨的力量来激发荆无命生命的潜力。

他想要荆无命活下去。

假如这也算是报复,那么这种报复只怕就是世上最伟大的报复了,假如世上的报复都和他一样,人类的历史必定更辉煌,人类的生命必将永存。

阿飞也笑了。

他已经很久狠久没有这么样笑过。

这一笑,使他骤然觉得自己又年轻了起来,对自己又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对人生又充满了希望。

就连那凋零的木叶,在他眼中都充满了生机,因为他知道在那里还有新的生命,不久就要有新芽茁长。

他从不知道“笑”竟有这么大的力量。

他不但佩服李寻欢,也很感激,因为一个人能使自己永保笑音,固然已很不容易,若还能让别人笑,才真正伟大!

“画蛇添足”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是可笑。

但世上太多烦恼,岂非就因为笑得太少?

笑,就像是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别人快乐。

你若能令别人笑一笑,纵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

《萧十一郎》——

小公子眼珠子转了转,终于放开了扶着他的手,笑道:“小心些呀!莫要掉下去了,连尸首都找不着,活着的萧十一郎我虽然见过了,但死了的萧十一郎是什么样子,我也想瞧瞧的。萧十一郎笑道:“死人虽比活人听话,但却一定没有活人好看,你若瞧见,只怕会变得讨厌我了,我何必让你讨厌呢?”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持多久,只知道那最多也只是片刻间的事了。

她本已决心想死的,现在却全心全意的希望能再多活片刻。

若能再多活片刻,说不定就能再见萧十—郎一面。

但见不见面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知道并没有害死他,只要他还能好好地活下去,我就算立刻死,也死得心安了。我能平平静静、问心无愧地死在这里,上天已算对我不薄,我还求什么?

生命是美好的,人没有权利去亵渎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屠,蝼蚁尚且知偷生,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佛教一再诲人不倦地鼓励生命的重建,利用这一人生的存在而做修养的努力,以致改造现实的乃至未来的命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有顿悟之说,临死之前悟得道,临死之前就可成佛,没有生命,则一切依托都不复存在,所以生命是佛教的根本立足点。

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述了。

坚持不杀人的信条是古龙小说中大部分主人公的夙愿,例如《流浪的贵公子-楚留香》中写道:楚留香,不论敌人如何的凶残,不管情况多么的危急,他永远能坚持这个不杀人的原则.要我们一般人不去杀人,好似很容易.但一个已在武林扬名立万,享有极大名气,却也时时引人其项上人头的武林名人要他不杀不杀人却很难.因为他不杀人,人却要杀他.而楚留香却能始终秉持着”绝不杀人”的原则,更是难能可贵.即使对方是十恶不赦之徒,楚留香也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乱杀人,是尊重生命,更是体恤其血性至亲的仁慈表现楚留香不愧为香帅,就凭这份仁厚良善之心,便可称帅而不辱焉。为了生存(自己生存和别人的生存) 忍任何事情,也是大部分人的理念。又如陆小凤系列,虽然陆小凤武功高强,但死在他们手下的人几乎没有。谢晓峰天下第一,但却任人砍自己,郭大路对敌人从来都是感动他们,然后放了。这些都是因为他们都如佛教信徒一样尊重生命,求内心的安静欢乐平和,以达到佛陀教育的宗旨[23]:做人,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静、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张跃生教授《重视并抓紧佛教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自己快乐地好好活着,也让别人快乐地好好活着,这就是古龙的人生哲学。

6.善良、希望、积极、勇气、正义——佛教文化的人生精神

佛教可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是自己觉悟,但是还没有发心,不能自动地去帮助别人觉悟。大乘就是自觉之后,能够主动地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使他从迷惑到究竟圆满的觉悟。小乘就是自我内心的修行,而大乘则是要求唤醒物质世界中沉睡的力并为人类的幸福作出崇高的奉献,大乘弟子对所有的存在既不偏于物质也不偏于精神,而只是努力从贫困中解脱出来。要求舍己度人,普度众生。利乐有情,庄严国土。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大乘的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的信念。

但是,要达到大乘的境界,要普渡众生,光靠慈悲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勇猛心,这也正是佛教菩提心的第三个方面。勇猛心就是意志的精进不息和刚健有力,它表现在临危不惧,临难不退,临死不屈,敢于正面人生,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敢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方面。没勇猛心的大悲(菩提心之一)是救狼的东郭先生,没有勇猛心的智慧心(菩提心之二)也是一种不发生多大作用的智慧。而要达到融合大悲心、智慧心的勇猛心的第三层面,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信念:

一、担当苦行,助人为善的信念

二、时时给人希望、光明、勇气、鼓励的口吐莲花,随喜功德的乐观的信念

三、高度自信,平等恭敬的处世理念

四、忍辱负重,宽宏大量的悲恻信念

五、精进奋进,百折不挠的勇气

六、八风吹不动,独立自主的信念

这样的佛教才是与现实融合的太虚大师和赵朴老的“人间佛教”,能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支点,既不执著于空也不执著于有,既不消极厌世也不盲目进取,给我们指引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

而古龙的小说也正给我们善良、希望、积极、奋进、勇气、正义 的人生精神。也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向人间佛国的思想方法,我们也能在看了古龙小说以后心里呈现出一个美好的清静平和谐和的美好世界。

例如:

《陆小凤·凤舞九天》——

陆小凤又定定的看了老实和尚一眼,苦笑道:“这就是你了解的人生?你就是为了要享乐,才加入了小老头的行列?”

老实和尚道:“我错了吗?”

陆小凤道:“你错了。你知道人生还有什么吗?”

老实和尚道:“还有什么?”

陆小凤一字一字地道:“道义、仁爱、良心。”

老实和尚笑了起来,道:“你执着的就是这些?这就是你看不开的原因?”

陆小凤微笑道:“就是因为我看到了,我才执着这些,你懂吗?”

老实和尚摇头道:“我不懂。”

《多情剑客无情剑》——

林仙儿冷笑道:“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孙小红道:“明天。”
林仙儿道:“但明天还有明天的。”

孙小红道:“就因为永远有明天,所以永远有希望。”

她慢慢的接着道:“我虽然做错了,但那已过去了,我纵然在流泪,也不妨等到明天,因为今天我还有别的事要做!”

只有懦夫和呆子才会永远为“昨天”的事而流泪。

真正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也就会同样有勇气面对现实,绝不会将自己埋葬在眼泪里。

眼泪并不能洗清耻辱,更不能弥补错误,你若是真的忏悔。就得拿出勇气来,从今天从头做起。

林仙儿怔住了。

她说这些话,为的就是要打击孙小红。因为她知道孙小红看不起她,她也想要孙小红自己看不起自己。

但她失败了。

孙小红远比她想象中坚强,远比她想象中有勇气。

不错,现在的确很黑暗,因为夜已更深。

但黑夜即来了,光明还会远么?

她坚定、明朗、有勇气、有信心、她敢爱、也敢恨,你在她身上,永远看不到黑暗一面!

李寻欢使他觉得人生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痛苦,杀人也并不像他想得那么丑恶,他在李寻欢身上发现了许多许多美德。

他本来根本不相信世上有这些美德存在。
他着一生受李寻欢的影响实在太多,甚至比他的母亲还多。

因为李寻欢教给他的是“爱”,不是恨。

爱永远比恨更容易令人接受。

李寻欢道:“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有目的,就要不顾一切去奋斗,至于奋斗的结果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快乐?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嘴角带着微笑,眼中发着光,缓缓道:“有些人也许会认为那种人傻,但世上若没有这种人,这世界早就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

这就是古龙,这就是古龙的精神精髓,不时给我们鼓舞,促我们奋进给我们希望,让我我们忘记不快,奋勇前行。正如一个网上好友说:“当我被烦恼折磨的时候,读古龙小说,读到某一句话,心底一颤,突然就想通了,这句话在我最失意的时候鼓舞了我,使我重新振作起来。”那句话是什么话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读过古龙的人是不是都有同样的感觉?——读着读着,某一句话,突然就如一把钥匙。他的作品,不但要向我们说明什么,也希望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不但会有共鸣,更能体会到自己的人生。善良的, 有希望的,决不消极的,奋进的, 有勇气的,负责任的 ,富有正义的佛教文化的人生精神。

又如下面的例子:

《七种武器》——

白玉京知道他自己永远猜不出的,但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就在他身旁,而且永远不会再离开他。这就已够了。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故事,第一种武器。

这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一无论多锋利的剑,也比不上那动人的一笑
所以我说的第一种武器,并不是剑,而是笑,只有笑才能真征服人心。

这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争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无论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类的信心。

所以我说的第二种武器,并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朱二爷又笑了,大笑着道:“你若真的因为这件事而不开心,你就错了!”段老爷子有点生气了:“我错了,我错了,你还说我错了!”朱二爷道:“有的人天生勇敢,有的人天生机敏,但却都不如天生就幸运的人。你的儿子就是个天生幸运的人.所以他这一辈子,一定过得比别人都愉快,你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所以我说的这第三种武器,并不是碧玉七星刀,而是诚实。

只有诚实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运气!

段玉的运气好.就因为他没有骗过一个人,也没有骗过一次人——尤其是在赌钱的时候。

所以他能击败青龙会,并不是因为他的碧玉七星刀,而是因为他的诚实。

他们的恩怨、仇恨、爱情和秘密,就这样全都埋葬在火焰里。等到火焰熄灭,天已亮。

第四种武器,是一种很奇特的武器,它富于人的感情色彩.比碧玉刀还凝重。这就是多情环。但它也不是最犀利的武器,比它更犀利的是“恩怨、仇恨”,快意恩仇才是最令人致命的。
可是他们现在已知道,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去冒险,天下就绝没有不能解决的事。班超、张骞,他们敢孤身涉险,就正是因为他们有勇气。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能够立大功成大事,也都是因为这“勇气”两个字。但勇气并不是凭空而来,是因为爱,父子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男女间的感情,对人类的同情,对生命的珍惜,对国家的忠心,这些都是爱。

若没有爱.谁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个什么样的世界,谁知道这故事会变成个什么样的结局?
这些快人心的话,是古龙的特色,他的这种精神能使看他的书的人产生永不熄落的希望,感到振奋.鼓舞!几乎在所有的小说主人公都有古龙先生这种信念的影子:一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以他的武功、他的智慧去面对一个个凶险的敌人,表面上游戏红尘,实际上心中对人间的正义和温暖充满了渴望他宁愿自己痛苦,而要把欢乐留给别人。他的人格魅力在世间恐怕是难以找到与之匹敌的。他的人格有些接近佛主菩萨,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形象才仰之弥高。所以说古龙小说中更多的写的是 “侠义”(具有佛教精神的义)而不是“武”,更着力表现的是人物的光辉性格理念。人的性格和人性才是古龙要表现的内容。书中人物都有些痛苦的往事,但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相信世界上的正义,相信朋友和公道。正象七种武器是智慧、诚实和自信等品德而不是长生剑、碧玉刀和孔雀翎等神兵一样。李寻欢能战胜就武功而论胜过他的上官金虹,正因为他有必胜的信心、凛然的正气和超人的智慧,真正的小李飞刀是李寻欢而不是他手中的刀,也正因为如此,小李飞刀才能成为武林中永远的传奇。

7.一些佛思哲理的话

宗教并非是僧人和牧师的专利,我们都应该从事宗教生活。宗教的洞察和彻悟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可惜我们常常忽视宗教生活,其结果只好心无所着落,身无所有。(玲木大拙《禅者的思考》)而古龙就把佛教的这种洞察和彻悟渗入到其作品中了。他的作品中时常闪现的佛教哲思探求了人生乃至宇宙万象的真实本质,呈现出了人生的真相。

例如:

《多情剑客无情剑》——

这条路的尽头处,也许就是他生命的尽头处!

这条路也许就是他的死路!

他并不怕死,可是他现在能死么?

四野越来越空旷,远远可以望见一片枫林。

枫叶红如血!

“难道那就是路的尽头?”

铃铃接着道: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挂到那里去?难道他怕你找不着他?难道他临死前还想将自己冲洗干净?

李寻欢长叹一声道:一个人干干净净的来,本该干干净净的走,只不过,除此之外,他当然还有别的意思。

没有踪迹,没有消息,只有思念,永恒的思念。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两句诗的文字虽浅近,其中含蕴的情感却深速如海。

但若非知情的人,又怎么体会到这其中的辛酸滋味?

远处有夜笛在伴着悲歌。
凄凉的夜笛,如思如慕:

“何必多情?何必痴情?

花若多情,也早凋零。
人若多情,憔悴,憔悴……

人在天涯,何妨憔悴

酒人金樽,何妨沉醉。

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也胜过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卖唱的人本身已够悲苦,又何必再以这种凄凉的歌声来赚人眼泪?”

李寻欢满满的喝了杯酒,忽然以筷敲杯,随着那凄凉的夜笛漫声低吟:
“花木纵无情,迟早也凋零。

无情的人,也总有一日憔悴。

人若无情,活着还有何滋味?

纵然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也总比无泪可流好几倍。”

笛声犹低回不已,他却已突然大笑了起来。

但这笑又是什么滋味?

阿飞呢?

这半天,李寻欢一直都在寻找,打听。

没有人知道阿飞到哪里去了,谁也没有看到这么样一个人。

李寻欢当然想不到阿飞竟到了金钱帮的总部。

就算他想到,也不知那地方在何处。

灯在风中摇晃,酒在杯中摇晃。

昏浊的酒,黯淡的灯光。

这段文字如若去掉书中的几个人物名字,我们未尝不可当作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读,书中的那种意蕴那种无可奈何的精神照样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有美妙意味的情怀、哲理。争又如何,不争又如何,世间任何事不外乎苦多乐少边幻无常,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永久的。我们怎么办,怎么了结,只有以不了了之,顺其自然。

《绝不低头》——

她不是别的女孩子,波波就是波波。

她非但没有跪下来,没有流泪,反而昂起了头,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不管怎么样,你还活着,不管怎么样,活着总比死好……”

她不愿再想黑豹,却偏偏不能不想。

恨,岂非本来就是种和爱同样深这,同样强烈的感情!

爱和恨最大的不同,是爱能使人憧憬未来,能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恨却只有使人想到过去那些痛苦的往事。

下面是什么地方?

当然是地狱,人间的地狱。

妒忌有时甚至比仇恨还强烈,还可怕。

门外阳光灿烂,大地如此辉煌,生命也毕竟还是可爱的。可是他们的生命,却已结束。

这件事黑豹根本就没有去想,也不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一个人。 他怀抱中的人。

波波忽然轻轻呻吟了一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扶起我的头来,我不要低着头死!”

她活着不肯低头,死也不肯低头。

黑豹扶起了她的头,让她面向着阳光。阳光如此灿烂,大地如此辉煌,可是他们……

黑豹本也绝不肯低头,绝不肯低头,绝不肯流泪的,可是现在,他的眼泪已一滴滴落在波波苍白的脸上。

这就是波波,由乡下到城里去寻找她的三个亲人:爸爸以及两个幼时的伙伴。结果是爸爸成了黑帮老大,两个儿时伙伴成了黑道闻名的大哥,并为权力、女人互相争斗。他们合伙斗垮了波波的爸爸,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波波到城市两天便目睹了这一切。人性是恶吗?恶又为什么要誓不低头,因为这人,这事毕竟还有令我们留恋回味而不能忘怀的闪光之处。那情,那爱,那样深沉,那样委婉,谁对?谁错?谁也说不清。也许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想,才是最高的境界?思之则烦,抛之则定。我们不置可否才是上策。

这些佛理般的思索,不正如佛法一样能够重建人类的性格吗?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我们只生活在事物的表层,虽然也机智,也聪明,但我们所产生出来的东西却缺少深度,缺少真实性,也不诉诸于内在的情感。虽然人人皆可成佛,但不是人人都成了佛,有的刚开端,有的正在路上,我们需要佛菩萨法师这些具有终端智慧的人来给我们讲出来我们身边蕴藏的佛性。古龙的这些言语不正和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他的这些佛理般的思索,给我们指出了我们的存在本性的艺术;他让我们从思想的束缚来到自由的道路,解放了我们的自然能力,他使我们免于疯狂和灵性的残废,以及它促使我们表现出对、幸福和爱的追求的能力。

8.具有禅意的场景

关东万马堂。

多么风光,多么辉煌,多么令人羡慕的万马堂。

曾几何时,万马堂已成了人们遗忘的记忆?已成了岁月的战胜品?已成了尘埃的停息之处?

……

曾几何时,这道绵绵不断的木栅栏已被杂草淹没了。

大地一望无际,砾砾闪耀如金。

大地无情,荒寒、冷酷、酷寒、酷热,可是这一片无情的大地,也有他的可爱之处,就像是人生一样。

人生中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的事,许许多多不能解释的问题。

但是人生毕竟还是可爱的。

古龙小说中描写场景的地方很少,但就是在这不多的场景之中,仍有禅意在里面。字字珠玑般洞悉了神秘的人生和玄奥的自然,虽然他摒弃了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但是让我们得到了与世俗孑然不同的禅意。曾经辉煌的万马堂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这世上的名利争如何,不争又如何?人间的悲剧正是由于老是记着过去辉煌而耿耿于心再度发迹引起的。虽然现在的大地不尽人意,但我们相信将来会变好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关键的是我们的内心感受,渴的时候,觉得要喝干大海才能解渴,其实,一瓢清水就足够了。佛陀教育我们“外在的一切告诉个人,他什么也不是;而内在的一切却使他相信,他就是一切。”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快乐许多。

佛禅摄取的是事实,而不是语言的,逻辑的,抽象的东西。因为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在最深层次的精神要求面前毫无作为。正如这场景,佛禅的精髓是直截简明,是生命的内在的体悟,是心灵的自由。另外佛禅在具有单纯、洁净的心的同时,还有使一切事物都能在禅的面前得到纯净的映照。大地荒寒、冷酷、酷寒、酷热,但仍然有一望无际,砾砾闪耀如金的纯净,仍是可爱的。

又如下面的这两个例子:

这里是个很僻静的小客栈,虽然小,却很精致,很干净。

从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育缘,也可以闻到风中的花。
尤其是在黄昏时,青山在红霞里,碧天在青山外,你坐在窗口,等着夜色渐渐降临,等着星星渐渐升起。

那时你才会明白,这世界是多么美丽。

叶开是从不带刀的。

秋已深,夜已深。

长街上只有这门上悬着的一盏灯。

门很窄,昏暗的灯光照着门前干燥的土地,秋风卷起满天黄沙。一朵残菊在风沙中打着滚,既不知是从哪里吹来的,也不知要被吹到哪里去。

世人岂非也都正如这瓣残菊一样,又有谁能预知自己的命运。

所以人们又何必为它的命运伤感叹息?

菊花若有知,也不会埋怨的,因为它已有过它自己的辉煌岁月,已受过人们的赞美和珍惜。

这就已足够。

长街的一端,是无边无际的荒原;长街的另一端,也是无边无际的荒原。

这盏灯,仿佛就是荒原中唯一的一粒明珠。

天连着黄沙,黄沙连着天。人已在天边。

叶开仿佛是从天边来的。

玄妙而意味深远的场景,让我们不由想起佛菩萨讲经的会所,简洁、澄静、纯粹,肃穆地让我们心起忏悔,向善的意念。而且绝不会感到压抑,光明和希望在心中冉冉升腾。就算是污泥中的“坏人”也会从沉沦堕落中仰起自信的希望。正如古龙的:菊花若有知,也不会埋怨的,因为它已有过它自己的辉煌岁月,已受过人们的赞美和珍惜。他们一定会感到心底的欢乐,不再感到做恶后持续不断的恐惧不安感,而弃恶扬善,达到内处的宁静祥和,重新做一个利他性的欢乐的人。

结论

研究古龙小说和佛教文化的关系,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课题。但是鉴于材料和自己的学问水平,我把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仅仅定格在古龙成熟时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佛教内涵,也可以说是古龙思想达到最高峰时期的创作思维和佛教文化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关系。古龙有着浪子情怀是大家都知道的表层,但内心深处的悲天悯人的佛教情结确是很少人看到的。他遭遇凄苦,但从未失望过,洋溢着乐观达命的智慧,成名后更是善待一切人,但也不盲目纵容。在文中,我主要从他小说中的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分析了古龙小说和佛教文化的关系。总之,古龙和中国大多数文人一样,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素养,当然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以后的,是和道家,儒家相融的佛教文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