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塘
王国维为中国近代美学之开山,已成定评。
一九○四年王氏于《教育世界》发表了他的力作《红楼梦评论》(以下简称《红评》);此文共五章:一曰,人生及美术之概观;二曰,红楼梦之精神;三曰,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四曰,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五曰,余论。统篇有理论之阐发,有作品之解析,亦有证明和结论,纵横捭阖,自成系统,是王氏首次运用西方美学原理评价中国古典文学的成功尝试,当推为中国近代美学评论之开篇无疑。既是开篇,终不免有得有失。纵观全文,论者以为得多而失寡。何为得,何为失,兹备述于后。
一
培根曰:“文学者,以三原素而成,即道理、快乐、装饰各一分是也。”如用现代的文学概念作比,道理等同于内容,快乐等同于美感,装饰等同于形式。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学观,最重“文以载道”,绝少谈及文学的美感特质。此风渐入文学批评,遂使世人于评价文学作品之时,多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多用政治家的目光审视,或褒或贬,全然不顾文学作品之独立的美学价值。王国维身处变革时代,在向西方哲人寻求思想武器的过程中,因他的出身和个人秉性,更因时代潮流,使其接受了十九世纪末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叔本华的哲学观点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悲观主义的世界观与唯美主义的文艺观。然而,王氏为人“老实的象火腿一样”(鲁迅语),作学问一丝不苟,有胆有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