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行由AI写就的诗句出现在屏幕上,当算法推演出一个逻辑严密却毫无体温的故事,一个问题如幽灵般在每一个写作者心头徘徊:在人工智能日益精于模仿人类表达的时代,文学将走向何方?更为本质的追问或许是:当技术能够复现文学的形貌,那使文学成为文学的灵魂所在——它的人文底色,又将如何安放?

这并非危言耸听。AI模型能够消化海量的文学遗产,总结叙事模式,生成合乎语法、甚至颇具“新意”的文本。它可以模仿李白的豪放,习得杜甫的沉郁,组合出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冲突。从形式、技巧乃至风格的某些层面,它的学习与生产能力已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