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大生态与小生态关于当代诗歌的生态问题,大家已经谈得非常多了,还可以谈得更多,谈不完。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一是尽可能中性地描述和分析,二是立足诗歌的价值诉求。现在的情况是二者纠缠在一起,有点乱。乱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当代诗歌生态的特点就是乱,而我们的讨论本身就是它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表征。对我来说,所谓“生态”有大小之分、内外之别,界限不必泾渭分明,但重要性大不相同。对大的、外在的诗歌-人文生态,我们除了领受,更多恐怕只能充当观察者、评论者的角色:它的盲目、自在、复杂性,足以支持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最好的时代和最黑暗的时代,因为角度不同。唯有和个人密切相关的小的、内部的生态,是我们可以着力之处,可以通过自觉的努力参与改变和建构,如果这些改变和建构作为某种必要的平衡,还能多少影响到大的、外部的生态,那就谢天谢地了。
我们讨论诗歌生态,是因为我们知道诗对生态有特别的要求,是因为目前的诗歌生态让人感到不舒服,有许多伤害诗的东西需要共同应对。我们的讨论能改变什么吗?显然不能,至少不能指望。诗歌生态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整个文学的生态、文化的生态以至社会的生态密切相关,许多发生在诗歌领域内的现象和问题,都有更深广的社会和文化根源,包括一系列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