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理清曹雪芹与曹霑的关系---兼答刘梦溪先生提出的三个死结

作者:康栋东
摘要:在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即绝少出现作者姓名,那么《红楼梦》中“曹雪芹”三个字是否打破了这一规律呢?是作者姓名吗?笔者尝试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红学的意义就是帮助学者们研究:在真的里面什么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在假的里面什么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这是一个真假对立统一的阴阳太极图,所以说《红楼梦》和《易经》有相通之处。在文化史上文王《周易》、孔子《十翼》、曹霑《红楼梦》可以说是三本奇书,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极大。

刘梦溪先生在《百年红楼》中讲到:

《红楼梦学刊》是我参加创办的一本刊物,我在当时撰写的创刊词里曾说:“创办本刊的目的,就是为专业的和业余的《红楼梦》研究者提供一个园地,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提高《红楼梦》研究的学术水平。”

红学的地位曾经很显赫过,有几次竟成为学术界注目的中心,甚至引起全国性的波澜。但现在最能体现红学特殊树义的两个红学派别,索隐派终结了,考证派式微了,剩下的是一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滚来滚去,都变成了死结。曹雪芹是谁的儿子?不知道。胡适说是曹頫,但没有证据。我们说不是,也没有证据。只能严守圣人遗训,说不知道。脂砚斋是谁?不知道。《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写的?不知道。而这三个问题,对考证派红学来说,实在至关重要,都是最起码需要解决的问题。连起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索解无从,未免太让研究者泄气。

以上刘梦溪先生的总结代表了红学界的良好愿望和争执局面。同时也是一个证明,证明当初曹頫曹霑父子对于文本写作与传抄安排是下了大力气的,细心营造了一个模糊不清、真真假假的环境,从而彻底锁定了读者的思维,使《红楼梦》从传世开始便是一笔糊涂账!

1.“曹雪芹”主要是一个逻辑意思的拟人化,即曹-雪-芹,代表曹霑的使命!却不完全等同于曹霑本人。曹霑又要“雪芹”又要“悼红”,按照这个指导思想(逻辑),耗时十年、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意思是又要把家族的事情昭雪又不能让读者看出来,最后留在世间的东西就是“雪包着芹”这样的文本,真正的曹家像雪中的芹一样清清(青青谐音)白白。写书时,“曹雪芹”逻辑意思的贯穿使用大致是十年。

引用: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注:

芹,楚葵也。——《说文》

菜之美者,云梦之芹。——《吕氏春秋·本味》【释批:芹对应菜,对应猜。芹有数量的特点,金陵十二钗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的每一个都是一个芹,都对应着一个“曹雪芹”的分解逻辑含义,需要读者一一猜解。所以曹雪芹既是一个整体概念,又是多个分解概念。】

2.批语明说这里面有“狡猾之笔”。曹頫写批语配合得非常默契,开始在曹霑与雪芹之间划等号。其结果就是当《石头记》一面世,曹霑以曹雪芹的面貌出现时,读者便走到岔道上去了!一走就是二百五十年。所谓开口就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这首诗是从“曹雪芹”逻辑意思这个角度评价作者曹霑的,很容易让读者误把文本中的曹雪芹当成作者!

4.如果传抄后曹霑对外自称谓曹雪芹,就很容易会令周围的人产生错觉,以为曹霑是在北京写的《石头记》,并且费时十年,以为悼红轩一定是蒜市口十七间半。结果是成功隐蔽了在大孤山秘密写作的行为。实际上是曹霑在大孤山待了十年,可能前3年多时间用于构思和积累,在第3-4年时开始设目录、分章回、增删,大约在乾隆十五或十六年成稿,然后回京,在曹頫的要求下,又用了3年左右时间修改、增删、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成稿,曹頫则以脂砚斋的名义进行批阅,于乾隆十九年推出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可能在北京期间的某一个时间点,曹霑与曹頫约定正式称谓“曹霑字雪芹”。这当中可能还有3-6个月左右的时间曹頫用来审阅大孤山《石头记》书稿,曹雪芹给予解释,这一时间很可能不算在“披阅十载”以内(待定)。

5.在真的里面什么是假的?在假的里面什么是真的?

在文本中“曹雪芹逻辑意思”是真的,在真的里面“曹雪芹是作者”是假的。在假的里面“曹霑不是曹雪芹”是真的。

在现实中“曹霑对外称谓曹雪芹”是真的,在真的里面“现实中的曹雪芹是文本中的曹雪芹”是假的。在假的里面“曹霑用曹雪芹的称谓模糊读者的识见”是真的。

6.在文本中,“在下”是作者,作者是曹霑。“曹雪芹”主要是一个逻辑意思的拟人化,基本上锁定了绝大部分读者的思维,使他们陷入迷魂泥沼当中,也就意味着文本中的妙玉“终陷淖泥中”,曹霑写的妙语学者们是看不懂的!包括敦诚、敦敏等对曹雪芹当做人物的记录和文献等帮助曹霑进一步锁定了读者思维。这也是“在下”的意思。

7.兼答刘梦溪先生提出的三个死结。

曹雪芹是谁的儿子?答:曹霑自称谓曹雪芹,曹霑是曹颙的遗腹子,曹頫是曹霑的嗣父。

脂砚斋是谁?答:脂砚斋是曹頫。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写的?答:后四十回主要部分是曹霑续妻写的,高鹗加以整理润色。从曹雪芹书箱文字推敲看,曹霑续妻受曹霑临终之托,很可能在曹頫安排下完成了续书,形成了新的“文本掉包计”,用“绣春囊”续书调换了“荷包”续书,锁上加锁!进而彻底锁定了读者的思维!这符合曹頫(王熙凤)枭雄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曹祖义,《王熙凤“解味”》,红楼品茗。

2.冯其庸,《曹雪芹书箱补论》,《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