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史学大师。在文史学界,人们一提起他,自然会想到他的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说,他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从现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学界人士一般认为:“诗史互证”是陈寅恪开创的研究文史的新方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发表了不少文章,并将陈寅恪奉为“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山祖师。如胡晓明在1998年发表的《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一文中说:“本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有两个人的名字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一个是陈寅恪。他开创了一种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代表了一个主流传统,即知人论世、比兴说诗的传统在现代新的复苏。”应当承认,陈寅恪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史时,将“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发挥到了极致的境界,他的许多重要论文及专著《元白诗笺证稿》与《柳如是别传》等,即是“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结出的硕果。陈寅恪一生求真务实,但是,如果将他奉为“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山祖师,他地下有知,恐怕会拒绝接受加在他头上的这一不实的桂冠。这是因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