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丽
[论文关键词] 杜诗 诗史 儒家风范 现实价值
[论文摘要] 杜诗具有很强的“诗史”性,源于诗人的儒家风范;杜诗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凸显出两大主题:忠君爱国和民本思想。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诗史”性的杜诗焕发出优秀的人文精神而显示出丰富的现实价值。
一、杜诗的“诗史”性
杜诗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其自中晚唐开始,一直享有“诗史”的美誉。称杜诗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必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逸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后世加以沿用推衍,“诗史”渐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如宋祁《新唐书·杜甫传赞》:“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奉杜甫为诗宗并开创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在《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山谷诗外集补卷四》)这样写道:“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看来,自宋代始,誉杜诗为“诗史”已为世人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