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柳永,一个唐代诗人,一个宋代词人,史上有人将他们二人相提并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有南宋张端义的“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以及清代谭献的“耆卿正锋。以当杜诗”等。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与李白并称为文学史上的“双壁”。文学成就可以说无人可以企及,张端义和谭献等人将柳永和杜甫列到同一个高度,似乎有失偏颇;但柳永与杜甫在许多方面确实是有相似之处。
一
杜甫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杜诗的“诗史”地位,杜诗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真实,描绘出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而且“诗中体现的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的评价是符合历史原则的,诗人的好恶爱憎与广大人民的感情倾向是一致的”。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以“讽兴当时之事”为目的的新乐府诗较为集中地表现了这一点。
与杜诗相似,柳词也“大胆如实地反映自己所接触到的现实生活”,与柳永同时的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歌咏,乃于耆卿词见之”。稍晚的黄裳也说:“予观柳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