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原籍怀州河内。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开拓和创新方面,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因此后人称他是唐诗百花园里最后开放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灿烂夺目的奇葩。李商隐艺术素养深厚,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有的是托古论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朋友生死之情: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还有人们非常熟悉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将结合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客观现实、生活经历以及思想、审美情趣、艺术喜好等方面,对他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浅加分析评价。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的破落小贵族和小官僚地主阶级家庭。二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他随父在江浙度过童年时代。到李商隐九岁时,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家道中落,生计极其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诗人这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诗人在少年时代“悬头苦学”中获得了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命运的坎坷潦倒,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同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使他胸怀大志,表现出“凌云”的政治抱负,以重振国威为己任。

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处境,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刻苦攻读,希望能通过封建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的道路改变命运旋转乾坤。李商隐的一生是积极入世、力求有为的一生,但也是命运坎坷潦倒的一生。他从小在古文方面就有一定的造诣而以士大夫所知,后又得令狐楚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使他又以擅长骈体奏章闻名于世。到开成二年,更是考中进士,以为从此仕途一片光明,可以尽展平生抱负。却不想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自己只因转依王茂元,娶了他的女儿被牛党人视为“背恩”、“无德”,终于被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的旋涡之中。受到以牛僧孺为代表的牛党排挤、打击,陷于困顿,成了党争的牺牲品。后辗转予各藩镇幕府,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顿凄凉,终生不得志。

李商隐的一生,受尽了封建黑暗势力的中伤、指责和污蔑。他有扶国、用世之心。热情敏感、秉性正直、爱憎分明,但由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受到压抑,无法脱颖而出,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万丈雄心归于幻灭。他对黑暗现实不能沉默,国家前途、人民生活不能采取漠然的态度,但客观的现实环境义不允许他大声疾呼、慷慨陈辞,宦官的淫威,党人的排摈,都给予他许多有形无形的压力;另外还加上生活的重荷,也影响到他的感情,因此他就采取隐晦曲折、侧击旁敲的方式创作,或借古讽今,咏史寓慨;或“为芳革以怨王孙,借美入以喻君子”。运用比兴、象征、讽喻、双关、用典等手法,传不遇之恨,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的诗歌就形成一种具有往复低回、一唱三叹。“寄托深而措辞婉”,意境幽微,隐晦曲折的朦胧之美的艺术风格。下面结合他的诗具体谈一谈他诗歌艺术风格。

(一)善于用典,深化主题。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开头两句,由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为二十五弦”、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比之琴、筝,原来竟附着有如此悲切的情愁。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两句。作者一生有两件大为伤心之事:一是卷入牛、李之争的政治旋涡不能自拔,因而导致仕途坎坷,终生潦倒;一是爱情的曲折,终生悲剧,心灰意冷。诗人自伤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忧思,双重苦痛,引起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颔颈二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以虚幻的形象,创造出朦胧的境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写自己不同侧面的身世感慨。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晓”字所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这种痴迷沉醉、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的故事,包含了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李商隐借此神话传说,写此二句,是说自己一生政治生活和恋爱失意,只能借诗歌抒写出来,把自己的满腔悲债,通过望帝杜鹃之口悲啼泣血。宣泄自己难言的忧愤和痛苦。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借此来抒写自己人才埋没、遭时不遇的悲哀。第六句虽不知出自何典,但中唐人戴叔伦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诗人用蓝田日暖,宝玉生烟的美好意境,比喻自己早年种种美好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使得一切终如云烟,可望而不可即,暗喻虽有才能,却被弃置,不得施展。这一联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尾联二句,情味婉曲,深挚哀痛。是说以上种种凄怆 欲绝的情怀,痛苦执着的追求,终成泡影幻灭。面对现实,只能成为欢情含悲的回忆了,终不禁惘然若失。痛定思痛,不堪回首。

(二)重神轻形,将比兴、象征融为一体。

在《无题》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兴、象征手法寄托诗人的美好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比兴来起誓,抒发了作者痴情苦意和对爱人无限的相思之情。青蚕吐丝结茧,昼夜不止,直到生命的终止。而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用自己的烛泪化作了光明。这是何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丝”象征着诗人的刻骨相思之情。泪字则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诗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情景。李商隐还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比兴中兼用象征。比如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彩风双飞,象征着美满的爱情,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喻爱情的阻隔,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这正是诗人独特的风格和巧妙的构思。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更增添了神话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上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这个新奇而贴切的比喻。这种联想,带有更多的象征色彩。因此李商隐的诗寄兴深微,寓意空灵,而又余味无穷。

(三)意境迷离,富有朦胧美。

李商隐还善于就眼前的物、景、驱谴想象,将切身的生活感受转化为朦胧的情景画面。诗人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用世之心,无奈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受到压抑,无法脱颖而出。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辛酸铸成了一篇篇寄寓自己不如意,悲愤心态的朦胧抒情诗篇。如:
《春雨》

“帐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烛白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扎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诗中通过飘洒迷蒙的春雨烘托出寻访不遇的寥落,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通过“帐卧”、“寥落”、“冷望”“独归”“悲春”、“残梦依稀”和“锦书难托”等营造了一种孤凄冷寂、奇幻迷离里的朦胧氛围,传达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情绪。再如:

《无题四首》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扣住“远别”,抒写同情人天涯路隔、会合无期的痛苦。首联“去绝踪”就点出“远别”,次联先通过梦境明写“远别”,又通过寄书暗写“远别”,末联更是“蓬山万重”。围绕着远别矢志不渝的追求。诗人借助虚幻的梦境和梦醒后的追思,表达了一种思慕至深而“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杳远难寻的怅落,于朦胧之中更见渺茫、孤凄。

总之李商隐凭他深厚的诗歌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写出了大量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诗。他的诗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而这些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又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评价晚唐诗坛明星李商隐的诗时一定要结合他的身世遭遇综合考虑。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