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谈及元祐,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主题不外乎“元祐诗”和元祐党争这两个方面。“元祐诗”作为一个诗体概念,是南宋严羽首先提出来的,被认为是宋代诗歌的最高峰,此论题为后人争论不休。元祐党争,是北宋党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元祐党人(即“旧党”)的情绪化、意气化,而具有“分水岭”的作用。论及这两个方面,专家和学者们都要触及到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因为士人的心态能影响到其文学创作,而士人的心态是源于生活的,那么处于复杂政治环境的元祐士人是一个怎么样的心态?笔者认为用明人王夫之的一段评价宋人的论述,即可辨明。“宋人骑两头马,欲博忠直之名,又畏祸及,多作影子语巧相弹射,然以此受祸者不少,既示人以可疑之端,则虽无所诽诮,亦可加以罗织。观苏子瞻乌台诗案,其远谪穷荒,诚自取之矣”[1] 。由此可以推断元祐士人的矛盾心态是“欲博忠直之名,又畏祸及”,且这种的矛盾心态直接影响了元祐士人的文学创作。本文从此元祐士人的矛盾心态入手,深入探讨其成因、表现及这种矛盾心态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在这里,需要表明的一点是:这里所讲的“元祐士人”是旧党分子,因为他们才是元祐时期的参政主体、文学主体和学术主体。
一、    元祐士人矛盾心态的成因
元祐士人的矛盾心态是“欲博忠直之名,又畏祸及”,那么这种矛盾心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出来有四点:(1)新旧党争的仇怨;(2)前人从政后果的影响;(3)宋代特殊的统治政策所致;(4)宋代文人尚党盟的风气。此四点,乃元祐士人矛盾心态的成因,详细论述如下:
(一)新旧党争 仇怨甚深
这是此矛盾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自北宋中期以来,就本着“三冗”问题的如何解决,北宋统治阶层中就一直存在着两种意见:守制和变法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