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梁斐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其特征大多表现为孤傲、高洁、刚直。许多意象与之相连,比如菊花、饮酒、“不为五斗米折腰”等,让后世文人对其心驰神往。笔者认为生活在一个思想多样且活跃的时代,对陶渊明形成复杂而易变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这种性格使其文风也比较多样,进而为后人对其选择性接受提供了基础。这些原因使得陶渊明形象日益变成概念化的偶像,因此需要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更为全面地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一、纷杂而互动的思潮
自东汉末年以降,知识分子对依靠人多势众取得话语权力的做法逐渐失去了兴趣,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再去认同某一个团体,而是更集中在自身。“个人的理想主义在古代中国常常被归属于老、庄一流的思想,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元一世纪初,一个叫樊准的文人在一份上书中曾经猛烈地批评当时的文化和学术,似乎对于儒学以及经学颇为失望,他在追忆西汉历史时突然发现,‘昔孝文窦后性好黄老,而清净之化流景武之间’……他把理想人格与道德追求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从群体的现世的楷模转向了个体的超越精神”[1],在儒士阶层内部出现了新的思想倾向,一旦外部时机成熟即可掀起新的思潮。曹氏建魏之后,曹操对汉代文人保持一定距离。“孟德求贤三令,大致以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或负不仁不孝贪诈之污名,则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来所遵奉之金科玉律,五经完全破产也……故孟德三令,非仅一时求才旨意,实标明其政策所在,而为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之大变革。”[2]曹魏极大地削弱了儒家的地位,为儒家思想之外的思想存在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