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苏拭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拭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②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拭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 “刘”地界‘辽”, “凡东西失地七百里”。③这年冬天,苏拭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岳州出猎》,其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情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为国靖边立功,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又如《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群郎,戎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这也是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壮歌。作者通过对汉唐盛世不受外族欺侮的羡慕,表现了对宋朝衰败国事的深深失望。这里说“恨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北宋词中,这样与当时边境事件有直接联系;’并且反映杀敌靖边的爱国感情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在这以前,范仲淹在西北边上写的《渔家傲》词,抒发了“燕然未勒遇无计”的苍凉悲壮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国事的关心;但是,苏词所表现的爱国感情却强烈得多,深厚得多,风格也更为道劲豪放。“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