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作者:杨元元

古今论陶者多矣。陶渊明与苏东坡可谓旷世相契,尤以东坡左迁惠、儋时为最。东坡昂仰渊明,“以晚节师范其万一”(《和陶饮酒二十首》并叙),因此,才会有124首《和陶诗》的出现。坡公自己编纂、结集,并嘱弟辙为序,可见,他对自己《和陶集》的重视。
陶渊明何其幸也,六百年之后的苏轼理解了他的灵魂与诗意;苏轼又何其幸也,他在孤独与苦难中发现了陶渊明。
《和陶饮酒》二十首,写于元祐七年(1092),时年公五十七岁。这组作品是和陶的开始,是他到扬州任之后不久的作品。此前,苏轼受人构陷,因“乌台诗案”被捕,几乎被杀。经多方营救,终贬黄州。哲祐年间(1086-1093),因重用旧党,苏轼被召用。总之,元祐年间,苏轼“七典名郡,再入翰林,两降尚书,三忝侍读”(《谢兼侍读表》,《苏东坡全集》第595页),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仕宦生涯的高潮时期。而正在此时,苏轼却产生了追和陶渊明的冲动,并几尽和其诗乃已!二者对自身及时代都有着深刻的思考,有着宏大的关怀,便注定有着更加难以释怀的灵魂的痛苦。苏轼在与陶进行对话的、理解的同时,借之抒写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本文拟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