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金 莉
中国最早的成篇文章出现在商代的《尚书》中,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国古文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1]借用南朝梁代萧绎的话,正可谓“世代亟改,论文之理非一;时事推移,属词之体或异”。面对如此丰富的古文世界,阅读者如何快速把握主旨,准确理解内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介绍三种把握主旨的方法,供阅读者参考。
一、解题法
作文法上讲:“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题目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但文言文的题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例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似乎古文中的大多数题目中都会有一个字标示着本文的文体,这些题目中的“表、说、传、论、记”就是文体的标志。文体的标志对阅读理解有何意义呢?借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说过话:文章“本同而末异”,我暂且理解为每篇文章呈现的面目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是相同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