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黄大宏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一百年来唐代小说影响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在此百年中,因乾嘉学风及中国小说研究特点的制约,该研究的性质与成果,具有以事实考据为主,理论建构为辅的文献学属性。而唐代小说的经典地位,既源于自身强烈的原创艺术特质,更在于后世不断的自觉追随与回归。摆脱旧的研究模式的关键在重新考量现象的实质。文学的影响问题,实为主动索取文学资源,进行审美再创造的问题,往前看,这一视角可以将文学影响研究提升至文学“发生学研究”的层面。
与格律诗在中国古代诗史上的划时代地位一样,唐代小说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作为这一地位显著标志之一的,是它对宋元明清小说、戏曲在风格与题材方面的巨大影响。对这一现象的评论与阐述始自宋代,但到20世纪,才成为风起云涌的文化变革潮流中的一个热点,形成今日称为唐代小说影响研究的一个学术领域。这一领域的构成,从研究性质与成果形态上考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事实考据,一是理论建构。但是,这两方面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的成就却不对称。前者的成绩论规模足称显学,风气尚未消歇;后者的成就论效益却后继乏力,水平亟待提升。回顾20世纪唐代小说影响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无疑是为推动这一研究在新世纪的长足发展,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此。
唐代小说影响研究是20世纪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古小说、戏曲研究热潮的兴起首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实质,它是变革中的社会政治思潮的附庸,也是哲学领域里的变革潮流在学术领域的反映。
1896年,严复译《天演论》传播社会进化论思想,再有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推波助澜,在20世纪初大行于中国知识界。进化论主张顺应“天演”规律,通过变法维新以确立新的社会发展观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推翻旧传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建立新的文学,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先声,以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代表,主张在形式上打破旧的规范,进行新的文学语言与文学体裁的改革;内容上强调文学走向大众化,倡导“活的文学”、“人的文学”、“真的文学” ① 。但是,对于传统的变革从来是复杂的。一方面,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新儒家艰难地开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力图使其返本开新,适应现代需要,以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破有余而立不足,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实际带有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中的全面反传统的印记,一系列新思想观念的提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