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影戏
“影戏”兴起于北宋中期。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据《百宝珍·影戏》证明,当时影戏所表演的戏目就有“三国志”。高承还明确记载:“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戏,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象。”[1](《事物纪原·影戏》)即把三国故事改编成影戏以供观赏。关羽的故事自然也是影戏所表现的内容之一。时人张耒《明道杂志》载:“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颇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2]可见,影戏中的“关公殉难”感人之深。
2.三国平话
宋时虽有三国故事的说书人,却没有话本流传下来,但可以肯定,现存元代刊刻的《三分事略》或《三国志平话》与宋代讲史底本必有相承关系。《三国志平话》中关羽的内容共8节,主要情节有天公判书、亡命涿州、桃园结义、投军报国直至水淹于禁、败死临沮等26处。宋元平话《宣和遗事》中“解州平妖”的故事涉及关羽,说的是宋徽宗崇宁年间,解州有蛟在盐池作祟,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奉诏治之。继先乃驱使关羽平定了盐池祟乱。这应该是迄今所知的“解州平妖”神话的最早记载了。[3](《中国小说史略·宋元之拟话本》)《三教搜神大全》等书中的“解州平妖”实本于此。[4](卷3《义勇武安王》)
3.三国杂剧
据现代戏剧史专家的考证,宋元时期约有三国历史戏剧四十种,[5](《三国演义纵横谈·元代的三国戏》)其中以关羽为主要角色者有十余种: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存)和《关张双赴西蜀梦》(存)、郑德辉《虎牢关三战吕布》(存)、戴善夫《关大王二捉红衣怪》(佚)、无名氏《寿亭侯怒斩关平》(存)、《关云长大破蚩尤》(存)、《关大王月下斩貂蝉》(或存)、《关云长古城聚义》(佚)、《关云长单刀劈四寇》(存)、《寿亭侯五关斩将》(佚)、《关云长千里独行》(存)、《斩蔡阳》(残)、《刘关张桃园结义》(存)。
4.三国小说
《三国演义》是集宋元时期三国文学艺术之大成的作品。关羽是《三国演义》着力表现的忠义形象,毛氏称为“义绝”。学界有关《三国演义》本身以及“义绝”关羽的论著众多,此不赘述。
二、宋元文学艺术作品对关羽形象的改造
宋元文学艺术作品对关羽故事的加工、改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依据史实进行渲染增饰。“斩取颜良”、“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之类是也。
斩良诛丑:史载,建安五年,袁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曹操派张辽与关羽为先锋迎击,“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6](《三国志·关羽传》)还载,袁绍渡河追曹军,至延津南。曹操令弃辎重、鞍马就道。袁军争拾之。曹军“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