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小说与文化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刘海燕

说起关羽,人们自然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样的一副肖像图:“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i[1i(p.5)o“头戴青巾,身着绿色战袍,手拿青龙堰月刀,足跨追风赤兔马”。若要问起“关羽为什么是红脸?”“关羽为什么爱穿绿袍?”等,民间百姓都会用世代相传的传说故事津津乐道地为之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宗教造像中,关羽经常是与“关平捧印”、“周仓持刀”组成一个肖像群。且不说关羽、关平、周仓等人物,就是青龙堰月刀、赤兔马、汉寿亭侯印都有动人的故事流传。在威严的雕像前人们浮想连翩,无疑,这是一组活在百姓中的雕像,每一个意象都与关羽的人格精神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得到,关羽形象的这些固定形态,实际上也是其忠、义、勇文化特征的折射,其象征意蕴表现着中国文化的道德标准,反映其内在的秩序,也迎合了中华民族感情和精神的需要。
关羽是自古以来学者评说的对象,关羽研究也是近年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形象生成与接受的角度,结合历史、文学、宗教等因素,全面剖析关羽形象在中国古代社会走过的历程,同时对关羽崇拜进行深人的文化阐释。
一、历史的选择取舍
如果我们要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过程中寻找一个生成的原点,那就应该将眼光投向一千多年前的三国历史。关羽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其后刘宋时期的裴松之注,补充了一些当时流传的野史中的史事传说。陈寿的《关羽传》非常简略,不仅个人资料(如生年,家世等)交代不明,而且所选取的只是关羽一生中的几个片段,精简了一些材料,并将部分材料以中心位置加以突出,其他材料则排挤到边缘的地位。很显然,刘、关、张的情同手足被作为关羽的重要社会关系在首要位置表现出来。从叙事的比重看,关羽在曹营,和关羽威震华夏以及其败亡的过程是作为关羽人生中两个重要阶段来表现的,作为传记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为叙事篇幅的加长,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充分展开等方面。此外,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