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刘尊明?田智会

周邦彦是两宋“十大词人”之一。他精通音乐,工于词律,熟悉词体,讲究词艺,在两宋词人中以格律和本色而擅胜。他不仅留下了186首词作,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21位,而且他的词在当时及后代都广为流传,影响极为深远。周邦彦在生前已显词名,但他的词史地位则主要是在后世凝定的。传播是周词走向受众和读者从而实现其艺术生命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即尝试对周邦彦词的传播做一番粗略的考察与描述,并借此管窥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一 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显示了周词的当行本色
周邦彦(1056—1121)生活的年代,处于北宋王朝的后期。此期北宋的社会政治虽日趋腐败,而城市经济却畸形繁荣,社会上的享乐风气也因此愈演愈烈。作为封建社会制度的补充,此时的歌妓不仅从数量上大增,而且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朝廷及地方州府有官妓,士大夫官员蓄家妓,而散落于青楼瓦巷的市井歌妓更是不可遍数。歌妓的繁衍使得歌词作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大,文人与歌妓的交往更加密切,因而成为宋词繁荣的渊薮之一和宋词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周邦彦的词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中产生出来之后,歌妓往往作为其“第一读者”,其词的传播与接受也由此开始。
周邦彦出生在繁华的钱塘,一生“风流自命” ① ,《宋史·文苑传》称周邦彦“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宋人的笔记小说中,记载与周邦彦交往的歌妓即有李师师、岳楚云等人,而周邦彦词作中也多涉及“小曲幽坊”、“坊陌人家”一类的环境描写以及“秋娘”、“萧娘”一类的人物形象,表明周邦彦有过较多的冶游狭斜的生活体验及其与歌妓的密切交往。而将周邦彦与歌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则是周邦彦杰出的音乐修养与创作歌词的才能。《宋史·文苑传》称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南宋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下则赞周邦彦“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又南宋刘肃《陈元龙详注周美成片玉集序》亦谓周词“酒筵歌席,率知崇爱”。可见周邦彦是以他的音乐才能和歌词艺术赢得歌妓们的喜爱的。活跃于市井民间寄身于歌楼舞榭的歌妓们为了更好地生存,除了要求色艺俱佳外,还需要有好的歌词来供她们演唱,这就需要一个既懂音乐又擅作词的多面手来为她们作词,周邦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