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颜翔林

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是宋代第一部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和完整的结构系统的论词专著,在词学史上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词学思想作一些探讨。
词的起源论和词的艺术本体论
词的起源问题为众多学人所瞩目。王灼从音乐与词的相关性切入,将词界定在“歌曲”文学的概念上,所以更贴近词的本质特征。其次,王灼将词的起源论和词的艺术本体论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有助于追溯词的形成源头,也有助于对艺术的根本性问题即艺术本体论的问题作出理论说明,使历史与逻辑达到较完善的统一。《碧鸡漫志》卷一《歌曲所起》云:
或问歌曲所起,曰: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其心,此歌曲所以起也。《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乐记》曰:“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永言即诗也,非于诗外求歌也。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而士大夫又分诗与乐府作两科。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之流,而以词就音,始名乐府,非古也。①
王灼论词的起源,和以往的看法有所不同,他首先从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和主客体相分的二元论来看文艺的问题,所以站在一个较高的思维起点上:“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其心,此歌曲所以起矣。”世界由主客二分的存在构成,而精神为其统摄性的存在,作为文化艺术产生的源泉。其次以富有历史感的眼界考察词的起源、发展、演变,将词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动态逻辑的方式勾勒出来:“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其三是正本清源,澄清原先有关词的概念的混乱,首先将词定位于主体的心灵,然后再清理出其艺术形式的演变:“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永言即诗也,非于诗外求歌也。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其四是承袭儒家的文艺观,肯定词的社会功用和道德教化的效果,并对音乐具有对精神主体的审美提升作用予以积极评价:“诗至于动天地,感鬼神,移风俗,何也?正为播诸乐歌,有此效也。”其五是肯定了词的认识功能和情感特征:“经夫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