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内容提要】

欧阳修诗词题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形成,与欧阳修对诗词功能的认识密切相关。研究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对理解北宋前中期诗词分途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欧阳修;诗词题材;功能

自隋唐以来,诗词这两种文学体裁就相伴而存在。在北宋前中期即北宋开国至宋神宗即位(960~1068)这段时间里,诗词在继承晚唐五代传统的背景下,不断加入新时代的文化因子,在相互影响中前进。随着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登上文坛,诗词终于形成了独具风采的“宋调”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欧阳修以其诗文词兼善的文坛领袖身份,高扬继承与革新的文化旗帜,成为当时文化领域最璀璨的明珠,可以说,欧阳修是“宋型”文化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关节点之一。就诗词作品比较而言,欧阳修诗词的差异性也呈现出北宋前中期诗词分途的若干典型性特点。因此,对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正确认识欧阳修诗词乃至北宋前中期诗词的分途及其形成原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前期,诗词的题材差异性并不明显。就词而论,据《全宋词》,北宋自960年建国至1044年左右,有具体记载的、生卒可考的词人16人,今存词作约170首,其中晏殊有136首,其他15位词人共34首。此期词作题材分布如下:男女情感43首,咏女性11首,颂美35首,送别9首,咏史1首,咏物、记事21首,艳情1首,咏光阴闲适29首,咏怀20首。可见,这一时期词作题材很广泛。就诗而论,通过对北宋前期代表性作家诗作题材进行分类(见表1),可以看出,此期诗作题材类型多样。其中,诗词题材相同的就有宴饮闲适、咏怀、咏物写景、送别、赞美、咏史、咏女性、两性感情等八类。引人注目的是,此期王禹偁词《点绛唇》抒写的是身世感怀;苏易简词《越江吟》颂美宫廷宴会。这两首词,无论是在题材类型上,还是在其承担的社会功能上,都与此期诗作没有什么差别。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寇)准以风节著于世,《湘山野录》所称《江南春》二首,虽体近小词而不失高韵。”此期寇准某些诗作“体近小词”,而范仲淹词作《剔银灯》却“寓劝世之意”。

上述现象说明,北宋前期诗词题材的差异性是不明显的。

与北宋前期诗词题材差异性表现不太明显不同,欧阳修诗词题材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论说方便,兹把欧阳修诗词题材列表统计如下(表2及表3):



比较表2和表3,可以看出:

第一,在欧阳修诗作中,咏怀诗占了欧阳修诗作总数的35.6%,咏怀诗、写景咏物诗、送别诗和颂美赞扬诗占了诗作总数的83.55%;在欧阳修词作中,涉及男女情感、咏女性和艳情题材的词则占了总数的近60%,如果加上其他涉及女性人物和女性特征的物品、女性生活环境的词作,那么欧阳修词作中涉及女性的就超过70%。就统计数字来看,欧阳修词作题材基本上集中在男女情感、女性、艳情、闲适与咏怀题材上。这说明,欧阳修诗词各有其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二,欧阳修诗作独有的题材类型有:挽诗,占其诗作总数的5.4%;哲理诗,占诗作总数的3.8%;记事诗,占其诗作总数的5.4%;戏谑玩笑诗,占其诗作总数的0.82%,这四类题材共占欧诗总数的15%左右。欧阳修词作独有的题材类型有:男女情感词,占其词作总数的44%;艳情词,占其词作总数的3.4%;咏女性词,占其词作总数的8.9%,这三类题材共占欧词总数的56.3%。

欧阳修诗词题材的上述特点,与下文我们要谈到的相同题材诗词的差异性结合在一起,外显为欧阳修诗词题材差异性的整体面貌。



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分途,除了表现为诗词题材部类及部类比值上有差异之外,其相同部类在取材范围、思想感情及表现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第一,关于咏史、闲适题材诗词的差异。咏史诗词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兴衰成败的感慨,其中存有醒世警人的意图;闲适诗词是表达流连光景、宴饮佑欢、享受人生的感怀。欧阳修闲适诗词在其诗词作品总数中所占的比值差距很大,其中闲适词作占了其词作总数的15.25%,是其闲适诗作的30倍;而咏史诗词则在其作品中所占比值不大,诗作中仅占0.82%,词作则更少,仅占总数的0.04%。就分析来看,咏史诗词在内容上差别不大,主要差别是在表现方式上,关于这一点,后文将予阐述。

就欧阳修闲适诗词而言,其诗作主要是抒发士大夫高雅、严肃、正统的情怀,而词作主要表达其世俗化情感。关于这一区别,可以其《丰乐亭小饮》和《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两首诗词为例说明。

《丰乐亭小饮》:造化无情不择物,春色亦到深山中。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趋时节开春风。看花游女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人生行乐在勉强,有酒莫负瑠琉钟。主人勿笑花与人,嗟尔自是花前翁。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在《丰乐亭小饮》诗中,欧阳修借饮酒抒发哲理,感慨人生容易衰老,以为人生行乐不易,要努力争取人生的乐趣,诗中流露出千百年来流淌于人们心田中的时空忧患意识。

在《采桑子》词中,欧阳修通过对如花景物、饮酒乐事、萧散空闲生活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生活场景,激发人们对这种声色充耳、优游闲适的世俗生活的渴望,词中表露的是一种热爱、留恋、醉心于世俗生活的心态。

欧阳修有意识地把士大夫高雅、正统、严肃的情感以诗的形式来表现,而把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与热爱,对声色宴乐生活的体验,对情色感官的坦荡感受,都以词的形式来表现,这说明,欧阳修对诗词功能的差异性是有认识的。

第二,关于咏怀题材诗词的差异。从表现方法上,可以把欧阳修咏怀诗分为写景咏怀诗、因事咏怀诗和直接咏怀诗。欧阳修咏怀诗的主旨主要有:贬官惆怅、思乡、希图归隐、叹息衰老、报负无从实现的愤懑、思念友人、官宦孤寂落寞。其写景咏怀诗如《伊川独游》,通过对游东郊所见景物的描写,透露出对自然界景物的热爱,表露了“身闲爱物外”的高雅情趣。其因事咏怀诗如《出郊见田家蚕麦已成慨然有感》,在抒写自己对田家“乐有时”的生活状态表示欣慰的同时,反思自己报国无能,表达感激受恩得宠、思归家园的情感。其直接咏怀诗是以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其长诗《颜跖》几乎是纯用议论来追问对颜回、盗跖生前身后声名得失,以此抒发自己重视德行、立志修身的情怀。

欧阳修的咏怀词表现方法则比较简单,主要有写景咏怀、直接咏怀。主旨主要是表达及时行乐、春愁秋怨、羁旅行役和倦宦思隐。如《定风波》(十载相逢酒一卮),通篇以直接抒怀的方式,表达词人对人生宦游的感喟。欧阳修词作中更多是写景咏怀,如《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把春日美景与被局限在长安城里的人相对比,表露出词人对自由与美景的喜爱,渲染出一种伤怀的情绪。

由上可见,欧阳修咏怀诗词在题材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的形成原因,仍然只能从欧阳修对诗词功能的不同认识来作出解释。

第三,关于写景咏物题材诗词的差异。欧阳修的写景咏物诗占到了其诗作总数的31.2%,是其同题材词作在作品中所占比值的近3倍。这类诗包括两种:一种是在写景咏物时有寄托象征,往往所咏之物之景,同时也是寄托或者象征着某一类情感。如《千叶红梨花》以咏树为内容,实际上象征着作者对出仕的追求,希望“植根帝王家”。另一种是纯粹的写景。其纯粹写景的诗以咏自然景物为主,有的抒写其审美娱乐感受,有的似乎是仅仅为了锤炼笔锋。欧阳修写景咏物词作中:一种是拟人,这种词作在其写景咏物词中占大多数,即把景物或者物象当作女性来写,如欧阳修《玉楼春》(黄金弄色轻于粉),把柳树写作了女性,从色、嫩、形体等方面来抒写景物,写景与咏女性很难分开;另一种是纯粹写景物。纯粹写景的词作,虽然也是写自然景物,但是其抒写的对象与游玩和欣赏有着密切关系。

总体来看,欧阳修写景咏物诗词的区别比较明显。其差异性表现在诗词随着实用目的的不同而写法不同,象征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第四,关于送别题材诗词的差异。欧阳修的送别诗共有78首,按照诗中具体内容约略可以分为:对被送行者期勉的诗作有22首,称赞被送行者的德行功业的诗作有38首,写被送行者远行目的地的诗作有18首。欧阳修送别词作有10首,其中离筵言别的词作有4首,希望重逢的词作有3首,颂美被送行者的词作有3首,其词作几乎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或感伤离别,或寄以重逢希望,或颂美他人。

综观欧阳修的送别诗词,其区别主要有两点:(1)诗作题材比词作更为宽泛。在其送别题材诗作中,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被送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勉励、期待其出人头地,这一类送别诗作所占比例较大;称赞被送者的德行功业、才华高致;写被送者去处的风土人情。其送别题材词作主要集中于三方面:离宴言别;期待重逢;颂美远行者。可以看出,词作较之诗作内容单薄。(2)送别诗词主旨不同。欧阳修的送别诗更倾向于赞美被送者、期待其实现政治抱负或者转变个人命运;而送别词更倾向于写离宴气氛和景物,所表露的思想感情比较单一。

上面,我们简要分析了欧阳修不同题材诗词的差异性。除此之外,欧阳修各类题材诗词中,在表现形式方面也有差异性。以欧阳修写景诗《宿广化寺》与写景词《渔家傲》为例,作一简要对比:

《宿广化寺》:横搓渡深涧,披露采香薇。樵歌杂梵响,共向松林归。日落寒山惨,浮云随客表。

《渔家傲》: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绿索红旗双彩柱。行只得偷回顾。肠断楼南金锁户。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

在《宿广化寺》诗中,诗人摄入短诗中的物象及事类是比较丰富的:山、涧、船、薇、樵歌、梵响、松林、落日、浮云、客衣。其中,苍劲的山,郁郁的树,落日的山景,漂浮不定的云,都给人以苍劲大气、境界阔大的感受。本诗中,除了“向”字,都是实词性的词组,这些实词或词组组合在一起,必然在有限的篇章中增大了内容的含量。

而在《渔家傲》词中,词作摄取了在赏春游玩时的一个小景,记下了自己刹那间的一丝感受。词中物象有墙头、树、落花、楼、秋千。绿索、红旗、彩柱、莺鸟。所取物象不过是一园一景,内容只是抒写对琐小物景中女子的倾慕之情,这些景物纤巧、琐小,给人一种小、浅、缉、微的感受。在本首词中,虚字有头、几、片片、双、只得、欲等,这些虚字,在词中起到修饰作用,使物象更加鲜明,但同时也造成了词作在有限的字句中所包含的内容较诗作少。
上述例子说明,在诗词的表现形式方面,欧阳修诗作较词作更为简练,词作更为注意应用虚字、铺排、烘托等表现形式;而诗作取景较之词作更为阔大,而词作取景向着细小、细致发展。

概括说来,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两点:

一是诗词的题材取向、情感取向不同。欧诗侧重于咏怀、写景、送别、颂美颂扬,所反映的是士大夫及官僚阶层的正统思想与观念。凡立言立志、政治抱负、国计民生等严肃、正统、重大、正面等主旨,主要用诗来表现;而欧词则集中于男女情感、女性生活、女性身体与艳情以及宴饮闲适等,观赏、玩物、玩乐与情色享受是欧词的核心主题,所反映的是社会诸阶层的世俗情色追求。

二是诗词题材的表现方式不同。诗作的表现方式主要是议论、描写,个别诗作有象征手法的运用;而词作则主要是采用烘托气氛、描写景物、隐喻情景、拟人与拟物等手法。诗作多用实字;词作则相反。

上述分析说明,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诗词的题材范围、情感取向和表现方式等方面,诗作更为突出体现了文人及士大夫阶层的高雅、严肃、正统的生活态度与审美追求,而词作则主要反映了社会诸阶层的世俗享乐情怀。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诗歌功能非常重视。在继承前人观念的基础上,宋人对诗词功能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拓展。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中期人们对于诗词不同功能的认识。

诗词具有不同的功能,是北宋前中期尤其是真宗朝后人们大致的认识。如田锡以为“夫人有文,经纬大道,得其道则持正于教化,失其道则忘返于靡漫”;王禹傅以为“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也”;张咏以为“文章之兴,惟深于诗者,古所难哉!……观夫所尚,率以治世为本,随事刺美,直在其中”。田锡等所言之“文”,在他们的观念中同时包含“诗”在内。北宋前中期,由于道统建设的需要,“文以载道”、“文道相合”成为社会对文人的一种要求,咏怀诗经历了晚唐五代琐碎的诗风,“晚唐诗气格不高”后,在北宋前中期重新回归了偏重“言志”的传统。北宋前中期人们对诗词功能的不同认识,就在此期作品中体现出来。

就欧阳修诗词而言,其诗作题材仅咏怀、写景·咏物、送别和颂美赞扬四者就占了其诗作总数的83.55%,其中咏怀诗占了其诗作总量的36%左右,表达闲适的诗作,仅仅占了其总量的0.47%。而欧阳修词作题材相对集中,基本上集中在男女情感、女性、艳情、闲适题材上,这几类加起来就占到了其词作总数的70%以上。这说明,由于欧阳修对诗词不同功能的认识,他在抒写不同事类、表达不同感情时选取了诗与词这两种不同的体裁。欧阳修对范仲淹词作的批评,恰好表明了欧阳修对词体功能的认识。《东轩笔录·卷十一》记载:

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等。”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

欧阳修对范仲淹词作的讥讽,显然是出于他对词体功能的认知。欧阳修对词体的认识与范仲淹不同,他对范在词中“颇述边镇之劳苦”感到不满意,因为在欧阳修看来,词体应该是用于欢娱、颂美的目的,娱乐性才是词体诸功能的核心。欧阳修还曾经在《西湖念语》中表述过他的词作创作目的:

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于无人。乃知偶常来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已有,其得已多。

这种创作目的,实际上是把写词作为乐事,以词体为娱乐工具,认为词作担负着娱乐的功能。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娱乐目的支配下,欧阳修才“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至于说到欧词的抒怀功能,应该看作是此期词作功能的发展,说明在北宋中期由于文人们的努力,词作的咏怀功能才得到加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向着曲子词曾经拥有的抒怀功能的回归。正如有学者在考察北宋诗歌创作实际后所指出的那样,“考察台阁重臣宴游唱和之作,许多缘情遣兴、流连光景的题材,若以所谓‘诗庄词媚’来衡量更适合用‘词’表现的题材,诗人们并未选取‘词’的形式”。台阁重臣以诗作来表现闲适题材内容,正是他们对诗词不同功能认知的外在体现。在这些人看来,诗作较之词作更为适用于高雅、庄重、严肃的场所。同这些台阁重臣一样,欧阳修也是因为对诗词功能抱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他在表现某种题材时便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诗词这两种不同的文体,但是,与这些台阁重臣相反,欧阳修以词作而不是以诗体的形式来抒写闲适题材内容,究其原因,欧词与上述台阁重臣词作的使用环境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上文说明,正是由于欧阳修对诗词抱有不同的功能观,所以他才选择了诗或者词来描写不同题材的事类或抒发不同的感情。就北宋前中期诗词总体情况而言,由于当时人们对诗词抱有不同的功能观,诗词的生产与消费就必然呈现出不同特点。而这种情形下的诗词生产,最终造成了诗词题材、风格与表现形式的分途。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分途,就是其中一个突出例证。

诗词题材的分途,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北宋前中期诗词在题材上的分途,对形成宋代诗词格调乃至宋型文化特征,都有一定影响。欧阳修诗词的差异,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范本。研究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