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内容提要】
欧阳修诗词题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形成,与欧阳修对诗词功能的认识密切相关。研究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对理解北宋前中期诗词分途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欧阳修;诗词题材;功能

自隋唐以来,诗词这两种文学体裁就相伴而存在。在北宋前中期即北宋开国至宋神宗即位(960~1068)这段时间里,诗词在继承晚唐五代传统的背景下,不断加入新时代的文化因子,在相互影响中前进。随着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登上文坛,诗词终于形成了独具风采的“宋调”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欧阳修以其诗文词兼善的文坛领袖身份,高扬继承与革新的文化旗帜,成为当时文化领域最璀璨的明珠,可以说,欧阳修是“宋型”文化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关节点之一。就诗词作品比较而言,欧阳修诗词的差异性也呈现出北宋前中期诗词分途的若干典型性特点。因此,对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正确认识欧阳修诗词乃至北宋前中期诗词的分途及其形成原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前期,诗词的题材差异性并不明显。就词而论,据《全宋词》,北宋自960年建国至1044年左右,有具体记载的、生卒可考的词人16人,今存词作约170首,其中晏殊有136首,其他15位词人共34首。此期词作题材分布如下:男女情感43首,咏女性11首,颂美35首,送别9首,咏史1首,咏物、记事21首,艳情1首,咏光阴闲适29首,咏怀20首。可见,这一时期词作题材很广泛。就诗而论,通过对北宋前期代表性作家诗作题材进行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