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根亮
【内容提要】
《红楼梦》的戏剧改编以戏曲改编为主,话剧、舞剧改编为辅。由于戏曲在中国古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这为《红楼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而红楼戏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又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表演特点,并逐渐表现出写实化倾向。不过,戏剧改编传播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无法在舞台上完全表现出来。
【关键词】《红楼梦》;戏剧改编;传播
戏剧改编是《红楼梦》传播的重要方式。当《红楼梦》被改编成戏剧后,其固有的小说文本符号发生变化,受众范围必然扩大,因此得到广泛传播。但戏剧改编传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红楼戏剧的演出与传播情况
《红楼梦》的戏剧传播以戏曲传播为主,话剧、舞剧传播为辅。在清代,许多文人既是改编者,又是传播者,他们与戏曲艺人一起推动了红楼戏的演出传播。如仲振奎在《红楼梦传奇》完成之后即“挑灯漉酒,呼短童吹玉笛调之,幽怨呜咽,座客有潸然沾襟者”①。梁章钜《楹联续话》记载了《红楼新曲》作者严保庸自述的一段轶事:“余所制红楼杂剧,中有巾缘一折,叙花袭人嫁蒋玉函事。诘旦将登场矣,曲师来请云,场上铺设新房,尚少一扁对,乞书之。余即书玉软花娇四字为额,对语屡思不属。正踌躇间,忽见雏伶二人翩然而至者,则其徒也,一名天寿,字眉生,一名仙寿,字月生,即同习此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