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语言里,是一种象征爱情生活,象征婚姻幸福的鸟儿。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曹雪芹,却意珠深长地把这样一个名字给予了一个被恶势力剥夺了这种人生最起码的权利,因而不能享受婚姻和爱情幸福的少女。细心的读者略加思索,是不难理解作者在这里寄寓的嘲弄和控诉的用心的。
就《红楼梦》全书来说,鸳鸯并没有卷入主要矛盾,她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的;她的悲剧,只不过是书中的一段插曲。然而,这却是一段写得极为精彩的插曲。
《红楼梦》写了很多“出身微贱”,沦为奴婢的少女。她们大都是美丽,聪明,有心机,有识见,有才干的。。她们虽然没有受过任何文化教育,但由于她们是在贾府那个交织着种种矛盾的特殊的生活境遇里成长起来的,这使得她们一方面似乎颇能逆来顺受,能够协调地适应那个环境,一方面又把自己顽强的人生憧憬和反抗精神,往往通过种种委婉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平时看起来,她们似乎没有个性,柔顺得象水一样,随人摆弄,甚至小心得象一只鼠,时刻惕怵着;但一遇到与她们的人生理想效关的事件时,她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回答命运的挑战!
这些话,或者会使你想起司棋、尤三姐,也可能使你想到晴雯或金钏,但可能最先想到的还是驾鸯。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女儿”,也就是家奴的女儿:她老子娘是贾府的奴隶,哥嫂子也是奴隶。至于她自己,则是从小就由“老太太一手调理出来的”。
可是,象鸳鸯这样一个“卑贱”的家奴的女儿,竟然“幸运地”侍候了贾府最尊贵的老太太,并且成了贾母依靠的“大丫头”。对封建社会作简单化理解的人,对此也许会膛目难解的吧?的确,鸳鸯不但在丫头中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而且在掌管钱财方面大权在握;在一些出头露面的场合中,例如在内部宴会和贾母的牌桌旁,她几乎与主子平起平坐,连凤姐,缺钱使唤时,还要央求她去把老太太的东西偷出来,几千两几千两地押钱使用;凡是想奉承贾母的,不拘办什么事也总要听鸳鸯的主意行事,方可讨得贾母喜欢。她几乎要被人看作丫头中的“贵族”了。
但是,我们深挖一层便不难发现,原来骨子里的奥秘是这位老太太离不得她!_因而,老太太的所谓“看重”,实质上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剥夺了一个少女的青春。她本来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她的命运已同晨昏侍奉一个老人连在一起,除非这个老人死去,否则她是休想得到自由的。从书中展示的情节看来,鸳鸯对子自己的命运的严酷性,似乎是清醒地意识到了的。
在书中,鸳鸯给读者的印象,又是一个开朗爽直,办事干练而富于同情心的人。她曾经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做过一些好事,例如:赒济贫穷的刘姥姥,包庇追求婚姻自由的荀棋等。她的形象在许多场合写得鲜明跳脱,使人难忘。但是,使鸳鸯成为一个卓绝的悲剧形象,一个杰出的文学典型的,还是《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一回书。这是一段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写得十分精彩完整的片断。
《红楼梦》的故事,在宝玉挨打以后,显然是作者有意地扩展开了。开始从宝黛的爱情圈子扩展到整个大观园,于是在作者绘制的人物画廊上开始鲜明地出现了更多的典型人物:刘姥姥,平儿,鸳鸯,晴雯,柳湘莲,香菱,探春,赵姨娘,梨香院的众姐妹,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从而使她们各自的形象臻于完整。而这些片断又绝无补衲拼凑的痕迹。它们自自然然地随着天衣无缝的结构,象生活本身那样流向读者,一出出都是这样新鲜而又耐人寻味,于是,一个一个典型形象就从画卷中活生生地跳了出来。这其中,就有第四十六回中关于鸳鸯的描写。这是紧接着几个热闹场面之后的:大观园中刚刚送走了刘姥姥,又庆祝了凤姐儿的演了泼醋丑剧的生日,插入了“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一小段恬静的诗意画,读者本以为这一群富贵闲人该安静几天了吧!可偏偏大老爷又生出了新故事,闹着要纳妾,而且想的竟是老太太屋里的鸳鸯!
老爷要讨一个丫环作妾,这在当时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至于发生什么风波的。但不巧这个丫环是老太太的贴身亲信,又不巧是一个有着自由憧憬的、富于自尊心的鸳鸯,所以事情就并不那么顺利了。
序幕是由邢夫人突然找来凤姐悄悄商议开始的。一个已经有了孙子的老太婆亲自给老汉找小老婆,这已经够怪诞的了,偏又还要找儿媳妇商量!现在的年青人看了这样的丑剧怕要惊得瞠目结舌吧!然而这正是作者所要暴露的。作者是这样不动声色地让这位邢夫人自己揭露自己:她在与凤姐的对话中,充分暴露了她是这样的愚弱、颓预、而又刚慎自用,连凤姐都看出了这事的荒唐和难以成功,以致尽量使自己从这出尴尬事件中脱身,而婆婆却是那样地不可理喻,头脑呆笨而且顽固,还自作聪明地设下了她自以为“千妥万妥”的计策!
第二慕写的是邢夫人按计行事,深入下房游说鸳鸯,企图用利诱使之上钩。场景上依然只有两个人物,。而且几乎全是邢夫人的单独表演,鸳鸯一直用沉默作战。作者在这里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人物透彻地挖掘,以独白的形式让邢夫人自己暴露了自己精神世界的低下,她那套人生哲学的腐朽,和她知人料事及办事才能的拙劣。这一段描写邢夫人的语言是极为性格化的。
但作者真正的用意还是在于刻画鸳鸯。她虽然一直以沉默作战,但她是清醒冷静、胸有成竹的。不但在邢夫人刚开口时就已猜着三分,而且立刻打定自己的主意,再三以“不语”抗拒。
直到第三场才正面地着力于鸳鸯形象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凤姐的精心布置,于是有了平儿逛园子,碰巧遇到躲入大观园的鸳鸯,以后又加上袭人,于是使鸳鸯得到了畅所欲言地展开自己内心活动的机会。
作者匠心安排的两个陪衬人物平儿和袭人,不但与鸳鸯都是从,/j,,jl在一块长大的丫头,而且都处于正在作、或正准备作“妾”的处境。平儿是那么温驯地安于自己“陪房人”的地位,袭人则是正在全力以赴地企图争取作“妾”,这两个形象在鸳鸯身旁,不能不引起读者作对比的联想,从而也就衬托出鸳鸯那种难得的高尚和尊严的人格。
当然,总的说来她们都是受压迫者,也只有当几个受抑压的灵魂难得地会聚一块时,才有机会无拘无束地各自吐露自己的心曲。
请听听鸳鸯的心声:
这话我先放在你心里,且别和二奶奶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证的娶我去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在那样一个对自由思想禁锢得象铜墙铁壁似的贾府里,如果不安排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像这样一个丫头的心声,我们怎么能听得到呢?
鸳鸯的形象,主要是在这一段书中完成的。本来,处于她这样的地位,很容易象平儿一样地逆来顺受,也可能象袭人一样地卑躬下贱地以这种地位为尊荣。但她却有一副清醒的头脑,她的眼光是尖锐的,她看透了贾府的腐败,贾赦之流的肮脏下流,她瞧不起安于小老婆地位的平儿和袭人:
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来,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你们且收着些儿吧,别忒乐过了头儿!
她也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反抗只可能得到悲剧的结局,但她决心以生命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和纯洁。她的头脑是冷静的。由于她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的核心,熟知这个大家庭的内部矛盾,因而她可以暂时利用这种内部矛盾,利用老太太对她的倚靠,利用老太太这张大红伞作她暂时的庇护。她尖锐的眼光,甚至对贾府的衰败没落也看出了一些征兆,有她的预感。请听:
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个娘才死了,他先弄小老婆的,——等过了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儿呢?那时再说。
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做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
我们可以大胆地下个断语,鸳鸯完全有资格被称为《红楼梦》中最勇敢、最坚强、最有自尊心的女子。在中国文学艺苑中出现过许多反抗恶势力的女性形象,但作为一个下层女奴的形象,写得这样血肉饱满,光辉完整,这可能还是头一个昵?
嫂子来劝降,挨了一顿臭骂。这一段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表现了作者驾驭口语的特出才能: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她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骂道:你快夹着你那(毛必,半包围结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又是什么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的丫头做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她横行霸道的,一家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封就了自己是舅爷;我要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
这是何等锋利的语言!对卑贱的市侩哲学的揭露何等痛快淋漓!在大观园中哪里找得到第二个丫头有这样拨辣,这样清醒,这样坚定!在斗争中又是这样胸有成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关于鸳鸯与平儿、袭人在大观园私诉肺腑的这一段描写,在艺术结构上也是极精巧的。连人物的出场都别具匠心,各开生面,绝不重复雷同;又在悲剧气氛中插入了女孩子私下逗笑的轻松气氛,更使得文章跌宕多姿。特别是引出了宝玉的出场和他对此事的看法,使这段小插曲与全书主人公宝玉的性格刻画发生了关联,不但使这个插曲与全书的主题思想融成一个整体,也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人权自由思想。
至此为止,鸳鸯还没有与恶势力展开正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而恶势力又怎肯至此甘休呢?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又写到恶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贾赦继续通过她的父母哥嫂进行的威胁利诱等多方面的卑鄙活动,迫害更加剧了。在这些描写中刻画出了一个封建官僚地主,一个老色鬼的横蛮无理、穷凶极恶的生动而富于个性的形象。可能是为了保持故事线索的单纯而剪去枝蔓,作者不让鸳鸯的父母出场,而让她父亲得了“痰迷心窍”症。当贾赦知道鸳鸯的父亲已“痰迷心窍”而母亲又是个聋子时,竟然愚蠢可笑又横蛮无理地骂贾琏:“混账,没天理的囚攘的!偏你这么知道!”这位“老爷”,到了黔驴技穷的时候,完全暴露出他是一个十足的流氓:
我说给你,叫你女人和他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若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以后谁敢收他?这是第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他!
这段话活生生地画出了这位“老爷”,平日道貌岸然的封建官僚和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揭开面纱时,却原来是这样一个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流氓。读至此处,你能说曹雪芹对他所出身的那个阶级的揭露还有什么保留吗?
贾赦所说的确实是真实情况,并非单纯恫吓,这一点,鸳鸯早就明白的。那么,一个孤身反抗恶势力的女奴,怎能逃脱这个罪恶的天罗地网呢?“横竖有一死”这句话,在别人很可能是气极时的愤激语,但在驾鸯,她是果真用生命来实践了自己的决定的。她本来就没有抱任何幻想,投降是不可能的,当然就只有破釜沉舟决战到底,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真象公之于众,告到老太太跟前,哪怕结一个死雠仇也要维护自己的志气。这也是鸳鸯唯一可采取的办法,她明明知道老太太的掩护只能使事情暂时获得解决,必将结下须用自己的生命偿付的深仇,但她还是以必死的决心这样做了。
这一场压轴戏的场景,作者选择在贾府的女眷几乎全部集中在贾母房中的时候(偏偏只剩下邢夫人最后进去碰钉子),这显然是一个对鸳鸯有利的时机,在这里也显示了鸳鸯敢于当着大众揭发此丑事的勇气、泼辣和果决。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要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支吾,这不是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里头长疗!”
这就是她决一死战的誓言!鸳鸯这样激烈坚决地矢志不嫁,当然不是她对“独身主义”有什么爱好,每个读者都会明白这是封建罪恶势力迫害的结果。试想一个少女连人生最起码的婚姻权利都被剥夺,这是一个何等黑暗的世界!驾鸯的这段宣誓,是一篇字字血泪的控诉,是一篇人权尊严的宣言!
因为丑剧公之于世,更因为贾母出于自私目的对鸳鸯的倚靠,驾鸯的官司暂时获得了胜利的结局。但是雠仇已经结下,等待着她的命运是,她不得不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纯洁,来殉自己的理想了!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在这个浸透了罪恶的封建伦理观点的标题下,写出了悲剧的必然结局,又一个年轻的生命被罪恶制度吞噬了。所谓“殉主”这是十足的欺骗。把一个丫头迫害致死美其名曰“殉主”,这在贾府中倒不是没有先例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时候,不是也有一个因为无意中撞见主子的丑事而被迫害致死的瑞珠,也用“殉主”.的名儿遮羞吗?
然而驾鸯的性格在这里却是完成了。这样光辉,这样骄傲!这样自豪地面对这遍地狐鼠的社会,宣告了一个奴隶的尊严!
这一段插曲,在全书中蓦然而起,倏忽即收,情节这样完整,线索这样单纯,却又写得层次鲜明,跌宕多姿。在短短的篇幅中不但入骨三分地写了邢夫人、贾赦两个反面人物,而且性格鲜明地写了王熙凤、平儿、金文翔媳妇等陪衬人物,尤其难得的是塑造了驾鸯这一个称得上是典型的形象,除了曹雪芹这样的大手笔能办得到吗?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段书中,作者毫不含糊地表现了自己的倾向性:他的同情百分之百地倾注在鸳鸯身上。
作者的目的不仅是对罪恶的纳妾制度的批判,更突出地是对于一个普通人的个人意志自由和她人格的尊严的热情维护和赞颂;把这种赞颂给予了一个丫头,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这确实是不平凡的。
在《红楼梦》以前的文学中(例如在元人杂剧中),固然也描写过主张婚姻自由,维护人格尊严而拒绝作妾的妇女,但真正接触到一个社会最下层的女奴的命运,而且达到这样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可能鸳鸯、晴雯这些形象还是第一批。回想传统文学乃至元明戏剧中惯常是把丫环使女当作小姐的附属物来写,再想到《金瓶梅》中那些被描写得精神世界十分低下的丫头老妈的形象,我们不能不感到曹雪芹笔下的这些有独立性格的,有明确的自由理想的丫头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确实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曹雪芹显然越过了阶级的局限,朦胧地表现了类似近代的自由,平等,人权,个性解放这些主张了。这透露了一个信息,封建制度已到了末期,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崩溃已经开始,更伟大的社会变革的风暴将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