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殿峰
曹雪芹是文学巨匠、绘画大师,《红楼梦》书里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同时,他也是具有高素质的音乐家。淋漓尽致地发挥绘画和音乐的才能,在小说里凝聚高超的语言艺术,组织文字创造出了精彩的音画场景,将这两方面的艺术魅力同时带给读者,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体现主旨思想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关于曹雪芹音乐方面的才能,参照学习《音乐家眼中的红楼梦》一书,作者孟凡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版。全书共九章,从音乐审美、乐人、歌唱文化、器乐文化、仪式音乐、音乐传承、音乐术语和典故、作者的音乐修养及对作品创作的影响、《红楼梦》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反哺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了《红楼梦》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诸多相关问题。
关于曹雪芹绘画艺术在前文已经学习过。
本文学习欣赏曹雪芹把音乐和绘画技艺融汇在一个场景里的精彩。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这一回里,曹雪芹把人物安排在大观园凸碧堂的明月清風般自然如画的环境里品呜咽悠扬的笛音,另读者同感凄清的悲情。
一.音画共融之大背景:
到全书中后期的七十六回,江南甄家已经获罪被抄,回京治罪,贾珍、薛蟠等赌博饮酒,贾赦等在争夺家产等,“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不祥的预兆,“抄检大观园”事件已经发生,七十六回后开始死晴雯等。贾府在日渐败落的关键时期内,中秋明月下,开始了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尽管没有现代技术的画面制作配上轻柔的音乐声音,可是,读者在曹雪芹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音画的意境,胜似高科技的音画制作。
二.音画共融之人物:
“贾母看时,宝钗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们家去圆月去了,且李纨凤姐二人又病着,少了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偏又把凤丫头病了,…….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说毕,不觉长叹一声,遂命拿大杯来斟热酒。王夫人笑道:“今日得母子团圆,自比往年有趣。往年娘儿们虽多,终不似今年自己骨肉齐全的好。”……邢夫人等只得换上大杯来。因夜深体乏,且不能胜酒,未免都有些倦意,无奈贾母兴犹未阑,只得陪饮。
贾母又命将罽毡铺于阶上,命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令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方才大老爷出去,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腿。”……又命邢夫人快去。邢夫人遂告辞起身。……道:“这话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可怜你公公已是二年多了,可是我倒忘了,蓉妻答应着,送出邢夫人,一同至大门,各自上车回去。......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在经典的场景里人物当然是最为重要的,比之过去,赏月亲人等已经是少了许多,有借酒浇愁的感悟,这些描写反映人物当时的凄楚心情,准备了音画的氛围。(说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里不仔细计算出留在这里的人物。)
三.音画共融之画:
大观园的具体布置结果仍在讨论中,曹雪芹分几次描写来完善园子的布局,增强全书的结构魅力,这里是通过黛玉和湘云的口来增添园里场景的。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曹雪芹给出了整幅图画的结构,带有古韵的凸碧堂是赏月的地点。
“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七十五回)
“王夫人等因说:“恐石上苔滑,还是坐竹椅上去。”贾母道:“天天有人打扫,况且极平稳的宽路,……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七十五回)------山顶布局,图画结构里局部的细致描绘。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
“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
“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这几次的描绘,给出了更加诗意的图画,中秋明月,天空晴朗,清风徐徐,桂花树掩映的环境,而且,吹笛的人在远远的(说明:其实也不会太远的)桂花荫里。
《红楼梦》书有这样的特点,需要前后联系才可体会出作者的用意和场景的意境,这幅经典的图画也是在几次的描绘里清晰的。从整体在园子里的位置到山顶的布局,到明月诗意的氛围读者可以领会,感受到意境的美。
四.音画共融之音。
第一次:
“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
笛声的音乐效果:“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大家称赞不已。”,“贾母笑道:“果然可听么?”众人笑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
演奏的时间:“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
第二次:
“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对乐人奖赏后,要求“再细细的吹一套来。”之后,贾母和王夫人尤氏反映了贾赦的偏心笑话,揭示出家里斗争的严重程度,在对家族行将败落的无奈里,加了点衣服,准备通宵的,继续喝酒,“大家陪着又饮,说些笑话。”。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
笛声的音乐效果:“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庚辰双行夹批:“转身”妙!画出对月听笛如痴如呆、不觉尊长在上之形景来。)陪笑,发语解释。”,终于“又命暖酒,且住了笛。”
四更过后,众人在“凄凉无兴”(庚辰双行夹批:)后离开,结束了音画共融的经典场景。
从第一次“呜呜咽咽,悠悠扬扬”的“吹出笛声来”到第二次的“呜呜咽咽,袅袅悠悠”的“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曹雪芹在用文字创造出了声音,读者听上真正的笛子吹奏音乐也不一定能感悟到这里的先“烦心顿解,万虑齐除”到后来的“凄凉寂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雪芹语言艺术的魅力。
应该说曹雪芹创造的音画共融的场景是《红楼梦》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读者学习欣赏。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