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胡懿安

评论了几个世纪的《红楼梦》,的确是越说越玄。孙逊先生在《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撰文《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谈到《红楼梦》主题的三重层次,即第一层次文学审美层次,第二层次政治历史层次,认为所反映的是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内容,第三层次为哲学最高层次,而且认为这三重主题说是“作者创和意图的自我表白和客观体现。”见解不可谓不新鲜,但也越来越离谱,令读者越来越糊涂,
承认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形象所展示给读者的往往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评论家所说的形象大于思想。文艺评论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历史地正确地评价一部作品,既能够说明作家的创作意图,又能够从作品提供的信息中,分析其客观意义。尽管如此,作品的主题,只能是作者在他的时代所可能提供的东西,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不能因为读者变了,评论家变了,主题便随时代发生变化,因人而异,异彩纷呈,那么,我们便无法确定一部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主题应该有它属于本作品形象所显示的固定的内容。正如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毕竟只有一个!
究竟什么是《红楼梦》的主题?从主观上说,作家在作品中可以说是提出了两个间题,即“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烷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己酉本)中所说:“爱夫谱华青之兴衰,列名媛之动止。”也就是说作者是想写出家族之兴衰与“当日的闺友闺情”(甲戌本凡例),这是基本的事实,孙文所说的第一层次与作者的主旨相去尚不甚远。至于客观上《红楼梦》所写的是什么,可以说各有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