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詹?丹


从《红楼梦》第五回和脂评透露的信息看,原书的结尾处有一张警幻情榜。这张情榜不但对全书的重要女性做了检阅式的归结,列出了一份名单,而且对每一位女性,以“情~”这样的双音节词,从人的情感角度,对女性进行了一次细分和评价。这样,录入情榜的到底有多少女子?她们排列的次序依据了怎样的标准?有关每位女子的评语究竟是如何的?这一情榜的出现,在作品中显示了怎样的意义,或者说,体现了作者的怎样创作意图?更进一步来说,这样的构思对整个文学史或文化史来说,意味着什么?都引起了不少学者参与探讨。
就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大致是从考证角度切入,探究警幻情榜一份可能的名录,因为材料的有限和理解的不同,其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1)
虽然笔者也曾斟酌前辈学者的结论,对这份名录有过一番细较,(2)但就目前来看,真要拿出一份令大家都信服的名单是相当困难的。
首先,情榜中究竟是36人还是60人学术界就有很大的争议(且不说尚有周汝昌的108人说)。这种争议的最直接源头,是作品与脂评的不同而引起。看《红楼梦》第五回,确实只说有三册,每册12人,且各有例说,而对贾宝玉疑惑人数太少,还做了一番解释,并断言是“余者无可录”。但从庚辰本的第十七、十八回脂批看,似乎应该有五册60人。所谓:
树(数)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三、四副芳讳。(3)
那么,他所说的“皆系漫拟”,是否也包括了第五回的文字呢?是否也可说是对多处行文不确定的归结呢?而且,在第五回中让贾宝玉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册子,是否就完全等同于结尾处的警幻情榜呢?
其次,即便是我们确定了人数,比如60人,我们又以怎样的标准来对红楼中的女子进行筛选和对分列五册的序列进行组合呢?如果我们依据的是人物的身份和地位,那么,像为迎接元妃省亲而买来的十二位演戏的女子其地位角色几乎一致,且正好是一册的人数,虽然小说和脂砚斋的点评都没有明言,但将她们列入地位最低下的四副册,应该是最不成问题的。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小说提到的十二人中,芳官、龄官、藕官和菂官,似乎要比另八位远为重要,关于后八位,书中很少有关于它们的直接描写(至少在前八十回是如此)。如果仅仅因为身份的相似而被列入,那么其作为小说的结尾而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总结性意义又如何体现?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大丫头抱琴上,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