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与“木石姻缘”相对着的姻缘关系是“金玉姻缘”。这里“相对”的含意,就是互相对等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贾宝玉的婚恋中,存在着两条对等的婚恋线索;或者说,小说《红楼梦》实际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等距离的两种婚恋关系。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论证小说确实做了这样的设计,其次方是述论金玉姻缘的描写。
上篇
●合画同咏意须通
《红楼梦》的艺术构思最不同于别的小说的地方,是在小说的初始之处,通过图、诗、曲,用谶语的方式,暗中透露小说人物的命运,预伏小说的重大关节。这一关键之处即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子给宝玉看“金陵十二钗”图册,其中相连的是图与诗,后另出的是《红楼梦曲》,因此,阅读《红楼梦》,解读此第五回的图、诗、曲,是至为重要的关目。
如今我们既然说作者总体构思宝玉与钗黛二人的婚恋关系是等距离的,那么就必然包孕在这第五回中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图、诗、曲中。
所谓“金陵十二钗”,指的是《红楼梦》中十二个上等女子。顾名思义,人有“十二钗”,就应当有十二幅图、十二首诗、十二首曲与之对应。可是,偏偏只有十一幅画、十一首诗!为什么呢?作者使黛玉与宝钗两个人合一幅图,合一首诗。这就表明作者视她们等同的角色地位以及与宝玉等距离的婚恋关系。
画: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诗:
可叹停机德,(甲戌本侧批:此句林)
堪怜咏絮才。(甲戌本侧批:此句薛)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图中“两株枯木”寓“林”字,木上所悬“玉带”之倒读即“黛玉”之谐音;“雪”谐“薛”,“金簪”寓“宝钗”,至为明晰,可见二人合一图。特别要指出的是那首诗。第一句称赞的是德,当指宝钗,小说中的宝钗每以淑贤之德称闻,故甲戌本有朱批:“此句薛。”第二句夸赞的是才,显指黛玉,小说中的黛玉则以灵秀之才饮誉,甲戌本也有朱批:“此句林。”第三句又叙林黛玉;第四句再叙薛宝钗。于是形成了黛玉占二三句、宝钗占一四句的独特格局。这是颇不同于我国古代列举分承的叙述传统的。——倘列举分承,则钗黛以一三、二四列承。诚若是,则一三者占先,二四者居后了。而此处一人占二三,另一人居一四,犹总分并列第一,不分高下。这显然是有意安排,是相同的角色地位与等距的婚恋关系囿使作者作出这样的设计。
在随后的《红楼梦曲》里,是有十二首曲分咏十二钗的,——哪岂不是存在钗黛孰先孰后的问题了吗?固然,红学界对第一第二首曲究竟哪一首咏钗,哪一首咏黛是有争论的。而笔者则以为,第一第二首曲的每一首都是合咏两人的!钗黛二人仍是同地位等距离的关系,让我们来分析破解一番。
曲一: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曲二: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第一曲“终身误”中,“山中高士晶莹雪”咏宝钗,“世外仙姝寂寞林”咏黛玉,显然是合咏了钗黛二人。“枉凝眉”中“水中月”与“镜中花”自然也是针对钗黛的双指合咏了。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具有谶语作用的图、诗、曲,是视钗黛为相同角色地位,与宝玉是等距婚恋关系的。同时,“一个是水中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