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胸中自有千丘万壑——《红楼梦》的构思艺术管见

作者:吕启祥

人们常常喜欢用大观园的构建精奇比喻《红楼梦》构思的巧妙。书中描写众人初次游园时曾经赞叹道:“非胸中大有丘壑,焉想及此!”后来,惜春要画大观园图,宝钗就此发过一番议论,认为照搬必不能讨好,“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可见,不论是盖园子还是画园子都离不了胸中丘壑,更何况是对社会生活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红楼梦》小说本身。谁都知道由园林艺术家“山子野”规划建造的大观园本来就是曹雪芹的杰作。而薛宝钗的那番议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作者的见解,但仔细看去这段话讲的也只是艺术创作的一般道理、普通常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全部艺术描写中显露的胸中丘壑远比盖园子画园子来得复杂丰富,书中千门万户的开启闭锁,千头万绪的纵横交错,千姿百态的虚实掩映都仰赖于作者的精心构思。一定的构思是作家概括和反映生活的聚光镜,本文想就《红楼梦》构思的完整、构思的奇警以及同构思相关的含蓄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全局在胸此呼彼应
曹雪芹的《红楼梦》今天仅存八十回,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它的写作经历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漫长过程,至今在早期抄本中还可以看到某些修改的痕迹。还曾有细心的读者和研究者逐一抉取小说中有关年龄、时序等细节方面前后不符自相矛盾的地方,排列起来写成专文表示遗憾。但是,尽管存在着上述种种情况,我们仍然认为《红楼梦》具有完整的构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不能也不必象史实一样确凿,象日记那样连贯,它的完整性应当从立意构思的全局来看,从它反映生活的内在联系来看。《红楼梦》的作者十分注意“追踪蹑迹”不失其真地反映生活,人物事件的发展合情合理,因此读者往往“忽略”了那些小的破绽而信服于它所反映的生活逻辑和性格逻辑。同时正因为它的人物真实生动,各秉其性,就象鲁迅在谈到自己创作经验时所说的那样,作家胸中的典型一经酝酿成熟就难以住笔,“一气写下去,这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任务”(《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此我们甚至可以从现存八十回的全部艺术描写中不是凭空地而是有迹可循地推知后来某些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结局。有的同志对此已经作出了专门的研究,这里仅想借以说明作家对于每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都有一个成熟了的全盘的考虑,说明书稿虽则未完而构思却是完整的。
在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用语,即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如第四回写到护官符上所载权势豪富之家“一一损皆损,一荣俱荣”处批有“早为下半部伏根”,第六回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回日后批有“伏二进三进及巧姐姐归着”,第八回写宝钗看通灵宝玉毕旁批有“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等等。再如被贾雨村远远地充发了的门子,被宝玉撵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