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汉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俗”字,人依五谷而立,人食五谷而生;缺“谷”则腿软,无“谷”则气散。吃喝拉撒睡,吃在第一位,看来任你是谁都是免不了“俗”的,我想,作诗也是一样吧。

“诗的俗”是说作诗要通俗易懂,脉络清晰,语平意至,情景自然。大凡一首好的诗是以其通顺流畅、朗朗上口、颇富韵致、饶有理趣而达到雅俗共赏而流传千古的。

所谓《下里》、《巴人》和者数千,《阳春》、《白雪》和者数十,而“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和者不过数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雅去沙龙吟风弄月,俗进茶馆东扯西拉;雅到了极致便思返朴归真,俗到了尽头就想附庸风雅。故俗是雅的根基,雅是俗的提炼。作诗不可无俗心,成诗不可多俗气;源于俗而不流于俗,起于俗而不随于俗。所谓的“超凡脱俗”,有“凡”才可以去超,脱俗后方可称雅。俗要有意趣,雅也要通俗。

唐朝的“以诗取士”可以说直接造就了诗的空前繁荣,达到了我国有诗以来的顶峰。以李白杜甫之才,所作的诗篇大多是通俗易懂之作,少有晦涩难懂之辞,雅人悟得出意境,俗人看得懂意思。而如今在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中,孔方兄诱人,人人想先富起来;阿堵物迷心,个个想多得一点,“诗穷而后工”已是明日黄花。吴乔先生说炊米而饭为文,酿米而酒为诗,既如此,还是先填饱肚子再去做酒吧。

“俗的诗”是说作诗能贴近生活,不是方家也能看懂个大概其,而非庸俗(也不是以糟蹋文化为乐事的“恶搞”,当然更不是把一句口语分几段说的“诗”了)。与其满纸饾饤而不知所云,还不如平铺直叙来得干脆。“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这几句胡子响马都看得懂(或听得懂——不识字者),不可谓不俗;其实,此诗的后几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言者有意,听者各取所需而已。

直叙生活则近俗,高于生活则近雅,脱离生活则近虚,藐视生活则近妄。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杜圣这首诗的后两句经常被引用来称赞一曲音乐的美妙,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说这是一首委婉的讽刺诗,用来规劝受诗人不要僭用天子音乐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引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我们所喜爱的音乐。常人对诗、对诗中的名句,拿来会用也就行了。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同是咏牛郎织女,“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出了宫女的哀怨与期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出了爱情的圣洁和真诚;《随园诗话》所录清•燕以均的《咏七夕》一首:“相看只隔一条河,鹊不填桥不敢过。作到神仙还怕水,算来有巧也无多”则从写实的角度对牛郎织女这一对神仙眷属进行了有趣的调侃,子才先生评此诗“极风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英雄所见也有不同之处。有道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依我看牛郎织女在天上还是能够天天见面的,我们到是为神仙担忧了。您说呢?

一首诗写出来,我觉得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成句,叙之在理,读之有韵,品之得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