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邓小军

杜甫一生,承当了盛唐文明毁于安史胡化叛乱和政治理想断送于唐室君主政治失道的双重悲剧。正如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古代某种灿烂的文化,由于受到未开化的野蛮人的蹂躏而没落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悲剧景象。”1安史之乱毁了盛唐文明,而当时“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光辉的。”2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文化悲剧。唐室君主政治失道,杜甫以廷争、弃官、不赴召相回应,终至飘泊以死3。这是一个深刻的传统士人悲剧。 李斯托威尔说:悲剧的第一个特征,“是巨大又异乎寻常的不幸”,“第二个特征,就是人格的伟大”,“一种比苦难还要坚强得多的灵魂。”4杜甫以中国文化所托命之人格,承当祖国个人双重悲剧,择善固执,生死不渝,因此具有真正的悲剧性精神。
安史之乱初期,杜甫在《北征》中就呈现了从大自然汲取生机、以复苏悲剧性心灵的体验。诗中先写闻见:
疮痍满乾坤,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语语沉痛已极,写照出悲剧性的时代,也呈现出自己悲剧性的心灵。下面,却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地突接一段“可喜”的大自然“佳景”5:
菊垂今秋花,石带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虽然人世间疮痍满目,大自然仍然开花结果,山花,山果,这些细小而又顽强的生命,深深地感动了诗人,强烈地鼓舞了诗人,复苏了他悲怆的心灵,滋长了他精神的活力。这,就是诗人在那严峻的时代氛围里产生由衷喜悦的深刻原因。诗人渴望祖国新生的愿念,因此而更加顽强有力。对此,诗末再三致意:“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周汉宜再兴”,“至今国犹活。”“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显然,在杜甫全幅心灵与诗境里,从大自然所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成了投入现实人间的精神力量;大自然的生机、人心的生机、祖国的新生,因而溶溶泄泄地融合而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