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国 李治翰
引语
《红楼梦》首先是一部文学著作,“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①]。一般来说,小说的语言根据陈述主体的身分可划分为两类:“叙述语言(话者发言)”和“人物语言(人物发言,这里包括“通过话者的人物语言”即“间接引语”)”。本文选择了《红楼梦》“人物语言”中的“独白”与“内心独白”作为研究对象,但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梦中或是幻觉等变态心理状况下的独白和内心独白;第二,在戏剧理论上所说的与旁白类似的独白,这种情况下的独白是有意让人听到的,而非自言自听的;第三,在本文里“白”的定义是“完整的话语”,而叹辞类的语言也非完整意义的独白和内心独白;第四,人物创作的诗、词等的文学作品;第五,类似于独白的呓语(《红楼梦》文本里,有些地方用“呓语”来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呓语与独白一样是用“发话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也与独白一样不是故意说出来让别人听的。呓语在辞典上的定义[②]是:“(1)梦话,(2)比喻荒谬糊涂的话。”依据两种定义,《红楼梦》文本里使用的呓语可分成为两部分:一是梦话,二是幻觉状态的荒谬糊涂的话。通过考察,在《红楼梦》文本里使用呓语的总次数是15次。其中,以“梦话”形式出现的呓语有4次,而以“幻觉状态的荒谬糊涂的话”的形式出现的呓语有11次。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量化分析为主,通过准确的数据来分析、说明《红楼梦》文本中独白与内心独白的使用情况、表现方式以及功能。
本文所据《红楼梦》版本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程甲本为底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程乙本等为参考。
一、独白与内心独白的使用情况
独白是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之一,原为戏剧艺术中的术语。作为文学创作中的独白,它是指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来刻画形象、展开故事情节和表达主题思想的一种手法。
“内心独白”是描写心理的叙述手法之一,它是一种依赖语言的意识活动。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分别由“内心”、“独”和“白”表示出来:“内心”即默然无声,“独”即无人对答,“白”即依赖语言。一言以蔽之,内心独白即独自无声的语言意识。19世纪法国心理学家维克托·艾格尔(Victor Egger)虽然没有使用过内心独白的字眼,却最早明确而系统地分析了内心独白这一心理现象:人的灵魂一刻不停地默诵着自己的思想,这种持续不断的内心言语活动伴随着人们的几乎全部活动,是每个人整个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
“独白”与“内心独白”二者虽然都是没有他人参与的“自言自语”,不过手法上有所区别:独白的手法是让人物独自说出话来,通过“说”的形式组织材料;而内心独白通过“想”和“语言”的方式展示心理活动,它只能暗示也就是间接地表现无意识,它所能叙述也就是直接表现的只是依赖语言的表层心理活动。因为无意识是不包含语言的,因此,无意识这种意识活动被“引用”而成为语言活动,那它已经不是无意识了。如果小说家意在直接叙述人物的无意识,那么他必须采用间接叙述这种最传统的不带任何“引用”成分的意识叙述形式,小说家们实际上也正是这样做的[⑤]。
中国语言与英语、法语等西方语言不同,时态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本章不以西方的划分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叙述者。公开介入与否为标准将内心独白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叙述者不公开介入,叙事聚焦者是人物本身(在形式上就表现为第一人称的直接内心独白);二是,叙述者公开介入,叙事聚焦者是叙述者(在形式上表现为第三人称的间接内心独白)。
《红楼梦》文本里有些内心独白是连接在一起来表现一种联贯的意识活动,即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内心独白不被人物的“动作”或者是“说话行为”打断其连续性,依然可以表现一种联贯的意识活动。《红楼梦》文本里,用“内心独白的连接使用”来表现一种联贯的意识活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连接使用;二是,第三人称内心独白的连接使用;三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内心独白的交替使用。在本文的统计数字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是不管它们连接了几个内心独白,都当成1个来统计各形式的使用次数,而第三种交替使用的方法,虽然它们是连接在一起来表现连贯的意识活动,但是在本文中是单独统计各个形式的使用次数。
基于如上的定义,从《红楼梦》文本里可以得出以下的统计数字:《红楼梦》文本里一共有23个独白和276个内心独白。
首先是独白。《红楼梦》文本里的这23个独白,按它的语境,可以分成“没人听”的独白和“有人听”的独白两个部分。“没人听”的独白是没有第三者的听众,独白者一个人自言自听的独白。“有人听”的独白是存在着无意听到的第三者的听众,而独白者说出独白时的情况和他的动机是自言自听的。按这两种形式划分,《红楼梦》文本里有20个“没人听”的独白和3个“有人听”的独白。其次是《红楼梦》文本里有276个内心独白,这276个内心独白当中有268个“直接内心独白”和8个“间接内心独白”。这是按表达方式来分析内心独白得出的数额。其中还包括30次的内心独白连接使用。这30次的内心独白连接使用按它的连接状况可以分成“直接内心独白(第一人称)的连接使用”、“间接内心独白(第三人称)的连接使用“以及”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的交替使用”三个部分:《红楼梦》文本里有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