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石兄”是谁?---《红楼梦》作者琐谈之二

作者:孙逊
戴不凡同志《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一文的主要结论,是认为先有一个叫“石兄”的写了部题名为《风月宝鉴》的小说,后来曹雪芹把它修改而成今天的《红楼梦》。戴文引述了好几条把作者和石兄加以区分的脂批,以证明曹雪芹和石兄确系两人。

这一结论的根据究竟如何呢?这就涉及到“石兄”是谁的问题。

所谓“石兄”也者,乃是对小说所写青埂峰下那块顽石的称谓。小说正文就已写到此点。第一回写空空道人见了石头亲自经历的陈迹故事后,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 ”。脂砚斋等人在批语中也大量用了“石兄”这一称谓,其情形则要复杂得多。然而,不管情形多么复杂,我们还是可以找出其间的联系。

综观脂批对小说人物的称谓,除了如称宝钗为“宝卿”、黛玉为“阿颦”、袭人为“袭卿”等外,比较集中的还有两个:“玉兄”和“石兄”。前者通常就指贾宝玉,后者除了有时也借指宝玉外,一般则是分别指顽石——通灵玉——那个亲身经历的小说故事的实录者亦即所谓的“作者”。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一朱笔眉批云: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

此“石兄”即指青埂峰下顽石。

甲戌本第三回和第八回,当宝玉砸玉和宝钗托于掌上看玉时,又分别有旁批曰:

“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萧然坦卧何如?”

“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此“石兄”即指通灵宝玉。

又庚辰本第十七回,正文忽插入石头自语:“诸公不知,待蠢物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待蠢物”三字下有双行夹批云:

“石兄自谦,妙。”

此“石兄”则是指小说故事的实录者亦即“作者”。

上述三种情形均还可找出其它批语,这里恕不一一列举。但这儿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三者名目虽三,实即一个,即都是那块青埂峰下的顽石。
小说第一回把这块顽石的来龙去脉也说得非常明白: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丢下一块未用,便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此石经锻炼后灵性已通,一天听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便打动凡心,苦求再四,要到那红尘中受享几年;后茫茫大士便大展幻术,将这块大石变成一块扇坠大小的鲜莹明洁的美玉,并镌上了数字;这玉便是日后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那块“通灵宝玉”;以后这玉又复还本质,仍成为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大石,只是上面多了一段经历故事,这段故事便是《红楼梦》。因此,石头——通灵玉——小说故事的实录者,这就是曹雪芹笔下的“石头”的经历。这个经历应该说是很清楚的。

在曹雪芹开始所创造的神话故事中,贾宝玉的前身则是神瑛侍者,和石头是两回事。如果列个简明的公式,就是:石头——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后来程伟元、高鹗刻本把石头和神瑛侍者合二为一,显然搞混了;但戴文却因此弄出了两个宝玉:大宝玉的前身是那块顽石,小宝玉的前身则是神瑛侍者;这却是把贾宝玉和通灵玉搞混了。

弄清了石头——通灵玉——小说故事的实录者这样一个脉络,我们便可看到:所谓石头,乃是作者笔下所创造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是以小说故事的亲见亲闻者和实录者的身分出现的,故它不时地插进来直接说话。而所谓“石兄”,则是对石头的一种称谓。打个不完全适当的比方,就好象有些小说中“我”的形象一样。我们不能说“我”就代表了作者,或是作者之外的那一个真人;同样,我们也不能把“石头”或“石兄”看作实有其人——而且这人还是《红楼梦》真正皊?作者。任何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同生活中的某一个真人等同起来的做法都是不符合文艺创作的原则的,即使这个形象是确有所本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