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书,曾被俞平伯先生称为“梦魇”。“梦魇”者,一旦沉迷则不易跳出之意也。《红楼》研究中至今仍有许多问题如梦魇一样纠缠着我们,聚讼而莫解。就拿普通人也能领会和判断的人物分析来说,也仍然存在着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说,对探春的评价,就一直未有定论。有所谓“拥探派”,认为《红楼》一书,对探春持赞许态度,探春与封建叛逆者宝玉关系很好,而《红楼》是反封建的书,那探春自然也是反封建的,她主张妇女解放嘛。又有所谓“反探派”,他们根据探春是维护封建秩序的,她的“理家”,是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的,也确实起了这样的效果,她思想中封建的东西不少,因此探春是封建的,作品是否定她的。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极为复杂、极为矛盾的形象,作者出于阶级局限性,把她作为正面形象来塑造,但其本质上仍是封建正统派、封建卫道士,不应肯定,不应赞扬。(见《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卷)
还有人这样问,在大观园的思想斗争中,在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萌芽思想的斗争中,史湘云究竟站在哪一边?她老是赞誉宝钗,又与宝钗一样,劝宝玉关心“仕途经济”,那么,史湘云当然是附属于封建主义营垒喽,于是,史湘云就被划入了“另册”。(《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卷,第439页)
看了这一类评论,总觉得不对劲儿,有点别扭,与我们的阅读直觉相抵触。这就好象劈柴火,劈上了一根虬枝,纹理纠结,劈不开。又好象绕毛线,碰上了一个死结,解不下来。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一
单从文字上的逻辑关系去判断,怕是难分是非,谁的论点都有自己的论据支持着。我们要顺着评论者的思路拾级讨源,一路走去,才会清晰起来。为什么讲探春封建不封建呢?这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概念:《红楼》是封建社会中最值得肯定的伟大小说,当然就是反封建的小说,而探春是《红楼》当中一个重要人物,那么,这个形象必然要在“封建”或者“反封建”问题上有所表现,于是就到书中去找根据,于是就出现了言而有据的两说、三说,谁也不能完全说服谁。再用这样的方法去看待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