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摘要:

让学生真正地咀嚼、品味、体悟、涵泳诗的意境,让他们知道诗歌最原本的表现形式,即诗歌可唱的一面,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诗意之美。

关键词:艺术 古诗教学 魅力

时代的脚步跨进了21世纪,我们语文教学的理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不是在所有的课上都离不开讲读听写呢?能不能在传统的形式中建构起一种新的平台,让各种能使学生身心发生有益变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巧妙地组合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体味一种读书之乐,更自觉地参与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中来呢?

如果融入一些艺术的因素,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通过对古代诗歌读、诵、吟、唱的教学,笔者获得了肯定的回答。

传统意义上语文教学的形式当然是听、说、读、写,在一般意义上来说,肯定有他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但就中国古代的诗歌教学来说,情况就不这么简单。语文教学中的古代诗歌部分,不仅是古代中国对于人类文化的贡献,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品位的,最辉煌、最璀璨的文化结晶的珍品之一。从它的历史成因来说,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融为一体的,当然唱是它主要的表现形式。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诗与歌分道扬镳,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诵读”和“歌唱”。

语文课在整个教学中必然是着重在对诗歌“诵读”的练习和把握。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产生过辉煌的诗篇。更给我们留下了足以使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美丽篇章。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咀嚼、品味、体悟、涵泳诗的意境,让他们知道诗歌最原本的表现形式,即诗歌可唱的一面,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诗意之美。这是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语文教学如何突破藩篱,将艺术的方法融入其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一些艺术的浸染和美的熏陶呢?由此产生了笔者关于对学生进行古诗的“读”、“诵”、“吟”、“唱”的教学实践。

众所周知,朗读古文的过程中在音节上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抑扬顿挫之感,不可否认,古文的音节感要强于现代文,而古诗的音节感又要强于古文,因之朗读古诗,要在能字字清楚、琅琅上口。有音节感,能读出诗的意蕴。对学生的具体教学是讲了在朗读的过程中按照哆哆勒勒哆,勒勒哆哆勒。或咪咪哨哨咪,哨哨咪咪哨这一音乐的表现形式,而不去讲什么平平仄仄平之类的内容。这样就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法,在于读清字音,读清音节,在此基础上融进了音乐的某些形式,加上教师的示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某些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

讲到古诗的诵,可能使人马上联想到某种形式的朗诵会,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畏难和疏远的想法,这是一道无形的障碍,作为教师必须鼓起学生对“诵”的勇气与自信。在对古诗略作讲解的基础上,给学生示范并指出要点,这就是古诗的诵要有较强的音节感、意境表达到位。能确切地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尾音适度增强,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还列举了朗诵者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同时作了相应的演示。这肢体语言当然是蕴涵了一定的艺术美学的因素。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与具体的指导下,不但鼓起了上台演示的勇气,也推敲起了台风的高下和朗诵水平的高低。

古诗的吟,对学生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名称,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私塾中那些先生与学生都会吟那么几句。那是读书人对生活的放松,是读书人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种优游情绪的体验,是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自我内心的欣赏与咀嚼体味。对学生的介绍则是古代文人有自得之乐,或意兴奋发之时。将诗歌或激越、或低沉、或浅诵、或吟哦,这就是诗歌的吟。其要点是尾音的颤动、修饰、延长。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印象,笔者也以几首唐诗给学生作了适当的演示。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或形式模仿老师的音韵进行吟古诗的练习。须说明的是,古诗的吟最具难度,因为在吟的过程中还融合了舞台艺术中身段舞步的动作,通过这样比较特殊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种读书与学习的乐趣,也在无意中接受了艺术美学的熏陶。

讲到古诗的唱,我们的古人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所谓的永歌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放长了音来唱的意思。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够用自己的歌喉来唱古诗呢?这里的唱当然不同于音乐课的唱,他没有音乐课专业,因为他不关心唱的好坏或是否悦耳动听,他只关心有没有传递出古诗的韵味。在给学生提要求和讲解时是这样讲的,读诗而有其乐不可自抑之时,声之合曲即为歌。无论何诗,有相应的曲即可唱,如戏曲等均可。在作了这样的讲解后,笔者按越剧和黄梅戏的曲调给学生作了演示,这下子完全进入了戏曲艺术的领域,想不到的是学生的兴趣是空前的高涨,甚至有同学下课就来请教以黄梅戏的曲调演唱《出塞》诗的方法和发声与结尾的一些要点。

古诗“读”、“诵”、“吟”、“唱”的教学实践证明,艺术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呈现出无法替代、不可比拟的,强势的,非常诱人的魅力。适度的把握并运用它使之融入语文诗歌的教学中,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具神韵,更富美的意蕴,更具有中国文化的品位与特征。使学生成为有一定中国文化底蕴的,有相当文化素养的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的中国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