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张明
和诗,也称“和韵”、“唱和”,是古时(也包括近代)一种依照他人诗词的韵脚而写诗的创作方法,多用于亲朋好友相互之间的酬答,因其形式像唱歌中的应和而得名。和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美谈。

据文献记载,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元稹曾用信件相互依诗韵写诗唱和,多至千言,少也有数十言,诗出多篇。例如白居易有“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和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白居易的“每被老元偷格律”便指此事。
最初和诗只用来回答原作的诗意,而不押原作的诗韵,后来发展成既回答原作的诗意,又押原作的诗韵。我想这大概是诗人吟诵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记易背的缘故。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北宋王安石所写《明妃曲》中的几句诗。王安石写此诗的目的,是借汉元帝时宫中美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历史故事,来隐喻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明妃曲》曾在诗坛上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曾巩、梅尧臣、刘敞、司马光等人纷纷写诗与之相和。在欧阳修的和诗《再和明妃曲》中,就有“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的佳句。

近代有人们熟知的毛泽东与郭沫若、柳亚子等人的和诗。1950年10月3日,新疆、内蒙古、吉林延边、西南各省等少数民族文工团联合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文艺演出。柳亚子观后有感,填词《浣溪纱》:

“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步其韵而和之:“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虽然两人同作《浣溪纱》,词的内容却大相径庭。前者欢庆晚会盛况、歌颂人民领袖,后者却从眼前的歌舞升平联想到国家命运的沧桑巨变,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毛泽东和郭沫若之间的和诗歌也极具特色。1961年10月,浙江省绍剧团在北京演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看过后作《七律》一首。诗云: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多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郭沫若在诗中对唐僧被白骨精所变人形迷惑,赶走忠诚徒弟孙悟空这种敌友不分是非混淆的做法十分气愤,并主张“千刀当剐唐僧肉。”

毛泽东为此与郭沫若和诗《七律》一首:“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毛泽东在诗中强调真正的敌人是“妖为、鬼域”,唐僧是被假象所欺骗和迷惑,是可以教育挽救的人。从毛、郭二人的和诗中,我们不但领略到诗人用同一格式的诗词作为艺术表达方式,而且还看到这种相同形式里所反映出的不同创作思想。

我一直以为,从古代到近代,中国诗人之间这种和诗的传统文学形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它既繁荣了诗坛上的创作,又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学识和思想,更有一种互相配合、个性创作的智慧在里面。比那种文人之间相互攻讦,相互瞧不起,谁走红就挑谁的毛病,以及当代那种用身体写作、用器官写作的丑恶现象要高明得多、文雅得多和美好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诗有些像文坛上的“打擂台”。最初有一首好诗不经意成为引子,然后数十首效法诗纷至沓来,写景写人,寓情寓理,“如怨如慕”,见仁见智,一派诗词上的姹紫嫣红。

去过武汉黄鹤楼的人,都会知道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民间传说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欲提笔赋诗,忽见崔颢原诗题在楼上,沉吟许久,便搁笔而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此事并无考据,不可尽信,但黄鹤楼下却建有搁笔亭,相传正是李白搁笔处。

其实,翻开李白诗选,我们可以找到《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两首七律诗,悉心揣摩,能够看出写作形式与崔颢《黄鹤楼》的“亲缘关系”。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你看,这是多么美的《黄鹤楼》和诗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