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张英基

中国女子蹴鞠运动,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我国就有了女子蹴鞠游戏。公元123年,始建于河南登封嵩山的中岳三厥建筑物上就绘有女子蹴鞠的各种画像。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三块“女子蹴鞠”画像石,画面中的女子形象,为高髻,舒长袖,姿态潇洒,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女性在女红、中馈以外的闲暇时间,除了以琴、棋、书、画自娱与娱人,还有现已失传的斗草、藏钩、樗蒲、双陆等室内活动。而室外的运动游戏则有秋千、投壶、马球、蹴鞠等,其中蹴鞠,是这些运动中最为激烈的一种。

我国唐代女子蹴球运动就更加盛行了,宫廷内的女子也热衷于此,教坊司还设有蹴鞠“内人”。史载,唐太宗、玄宗均喜欢观看宫廷女子的蹴鞠运动。当时蹴鞠的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女子有种种公开的娱乐体育活动,诸如踢键子、蹴球、荡秋千等。唐代的女子蹴球,亦称“滚弄”。唐人有《内人踢球赋》载述,当时女子踢起球来,“雷声婉转,进退有据”,“球不离足,足不离球”,“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疑履地兮不履其地,疑腾虚兮还践其实”。把球、人与技艺等描写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唐五代后蜀主之妃花蕊夫人(王晶),也非常喜爱蹴球,她还写有蹴球诗:“自教宫女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朋知是宫家队,遍遍长赢第一球。”韦庄《宫词》亦云:“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那时女子蹴球是一种没有球门和激烈对抗的“白打”踢法,即以踢各种灵巧的花样动作取胜,因为是表演性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蹴鞠舞。唐代已将“鞠”的制作改进为充气的球,这样就可以踢得很高了。

唐代康骈所撰的《剧谈录》(共二卷),是属于唐代传奇小说类型的作品。《剧谈录?潘将军失珠》中记载:清明时节,长安城的府吏王超,路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当时这位十七八的“三鬟女子”,穿着木屐,却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真可谓高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唐代蹴鞠技艺之高超以及蹴球运动广泛普及之一斑。

唐代有不少著名诗人,诸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建、韦应物等,都在其诗歌作品中描述了当时蹴鞠运动的情景,亦有不少诗作反映了女子的蹴鞠活动。诸如王建的《宫词》等。

唐代的蹴鞠因球体变轻了,又无激烈的争夺、奔跑,开始有了女子蹴球活动。女子蹴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能事,俗称为“白打”。

唐?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有五首是反映蹴鞠运动的作品,其中就有两首描述了皇宫女子蹴鞠运动的情景: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宋代的女子蹴鞠运动也很兴盛,当时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热爱这项体育运动,女子也不示弱。据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当时女子蹴鞠队中:“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宋代女子也有在清明时节蹴球的习俗。宋徽宗赵佶就是个球迷,他观看了宫女蹴球后赋诗曰:“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宋代民间还出现了蹴鞠社团组织,诸如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载的“齐云社”、“圆社”,《都城纪胜》里所载的“蹴鞠打球社”,等等,同时也相继有女子参加蹴鞠游戏,参与蹴鞠社团活动,当时还有专门表演蹴鞠技艺的“女校尉”。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